•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官告民,誰都不能當老賴
    官告民,誰都不能當老賴
    來源: 京華時報 作者:王石川 時間:2016-02-06 09:00

      蒿坪鎮起訴農民,最終結果尚需法院公正裁決。但無論結局如何,我們都不能回避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即政府部門如何在法治建設和誠信建設上以身作則,如何更好地踐守政治倫理。

      2010年“7·18”洪災后,陜西紫陽縣蒿坪鎮規劃建設了安置點房屋。2012年,174戶災區群眾先后搬入,如今尚有70多戶拒絕結清購房尾款。去年,鎮政府以不履行購房合同為由,將其中32戶告上法庭。記者調查發現,安置點房屋多存在頂層漏雨、樓板有裂縫等質量問題,村民不結尾款多與此有關。

      農民被政府告上法庭,一時備受熱議。其實,建設法治中國,無論民告官還是官告民,都很正常,也足以說明當事人愿意拿起法律武器維權,可算是信任法律的一種表現。不管該案最終如何裁決,對于大眾來說都是一堂法治普及課。

      具體到此案緣由,蒿坪鎮政府狀告農民的原因是,災區群眾搬進了安置房卻遲遲不愿意交付尾款。對于災區群眾的“耍賴”行為,鎮政府沒有“以暴制暴”,而是通過法律維權,值得肯定。法治面前,誰都無權當老賴,不能因為農民處于弱勢地位,就具有天然正義;也不能因為他們是災區群眾,就享有違法特權,這一點需明確。

      但是,欠款的農民也有話說。從他們的陳述中可知,鎮政府違約在先,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安置房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比如屋頂漏雨、墻皮脫落、鋼筋裸露、樓梯裝反,等等。二是政府未兌現當初承諾的“購房可申請3萬B5萬元三年貼息貸款”政策。從記者的調查可知,這兩個問題的確存在。也就是說,先有政府違約,后有村民違約。

      眾所周知,安置房不同于普通商品房,它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若質量有問題,必然會變為傷民心工程。那么,為何民生工程不能以民為本?為何民心工程屢屢變成傷心工程?

      有村民稱:“只要房子修好,我會及時交清尾款。鎮政府為追回房款不惜與村民對簿公堂,那他們能否也維護一下村民的權利?”這樣的訴求合理也合法,蒿坪鎮在狀告農民之前,有沒有想到農民的苦衷?有沒有反思自己的行為?又有沒有意識到政府不守法的危害?

      全國政協委員付志方曾在全國兩會上坦言,政府誠信是社會信用的“定盤星”,信用是政府的一種基礎性執政資源,必須倍加珍視而絕不能虛耗透支。一定程度上說,政府公信力是社會公信的支柱。構建誠信體系,公民要守信,政府更要守信,而且政府要率先垂范。如果在工程上弄虛作假,或者出爾反爾,怎能讓人信服呢?

      “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建設法治國家,搭建誠信國家,每個人每個部門都有責任。蒿坪鎮起訴農民,最終結果尚需法院公正裁決。但無論結局如何,我們都不能回避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即政府部門如何在法治建設和誠信建設上以身作則,如何更好地踐守政治倫理,而不是輕易突破底線。

    ?

    ?

    ?


    相關鏈接:

    聆聽法治中國的足音——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述評
    為快播案成為法治公開課點贊
    “不小心碰倒”的 不是房子是法治

    ?

    (編輯:吳茜)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