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推進結構性改革、抓好去產能任務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推動煤炭企業實現脫困發展制定出具體目標。
《意見》明確指出,在近年來淘汰落后煤炭產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3年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適度減少煤礦數量,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產業結構得到優化,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
根據中煤協近期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煤礦產能總規模為57億噸,其中正常生產及改造的產能為39億噸,而新建及擴產的產能為14.96億噸,其中有超過8億噸為未經核準的違規產能。
申萬宏源分析師李慧勇表示,2016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其中化解過剩產能放在首位,是供給側改革的核心。總體而言,煤炭、有色、鋼鐵、電力及建材行業“去產能”任務相對較重,可以定義為“去產能第一梯隊”。這些行業去庫存的進程主要取決于供給側改革推進的力度和政策落地的情況。
“我國煤炭供需形勢嚴峻,產能過剩嚴重。我國將實行行政去產能方式,緩解當前煤炭產能過剩問題。具體來看,山東、安徽、河南政策主導,隨著中央和地方人員安置專項資金的到位,去產能難度不大。但山西、陜西難度最大,預計將會單獨出臺政策。未來,煤炭去產能產業集中度提升是方向,煤炭企業向下游產業發展消化自有產能是重要出路。”李慧勇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明確指出對煤炭行業去產能要加大金融支持,支持社會資本參與企業并購重組,鼓勵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創新產品和投資方式,參與企業并購重組,拓展并購資金來源。完善并購資金退出渠道,加快發展相關產權的二級交易市場,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不少專家認為,2016年各地或將迎來煤炭企業兼并重組熱潮。根據中國煤炭市場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國煤炭業有49起并購,較2014年的31起增長58%。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90家大型煤炭企業的利潤為9.7億元,同比下降97.7%,而2014年同期的利潤為427億元。前三季度國有及國有控股煤炭企業累計虧損28億元,而2014年同期盈利為398億元。
高盛研究團隊研報認為,煤炭行業產能淘汰、兼并重組正在進行中,但遠遠不足以抵消行業的下滑趨勢,2016年重組轉型措施仍需加碼。
?
?
相關鏈接: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