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40余名學生里,拿滿分有14個,平均分96分,兒子數學成績雖然考了94分,但拖了班級后腿。”日前,武漢一位小學生家長鄭女士,對著數學考了94分的兒子一頓數落,把兒子訓哭了。(2月14日《中國教育報》)
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因數學考了94分,居然被母親罵哭,令人匪夷所思。出現這種尷尬一幕,與其說是家長一種情緒焦慮的外在表現,不如說是一種家庭軟暴力。
在現行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學習成績和升學率,成為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唯一標準,這是不爭的事實。
兒子考94分被母親罵哭,折射出了現今教育的功利化趨向。換言之,中國的教育改革,首先應該是去功利化。對基礎教育來說,當務之急是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生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就高校而言,高考招生要打破“唯分數是舉、唯狀元是才”的選才機制,代之以全面綜合的考量,既要重視學生的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創造力和服務社會的精神。與此同時,必須改革高校管理體制,真正讓高校回歸本位,積極營造學術研究的健康氛圍,鼓勵對創新人才的教育培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