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上海女孩”與“江西男友”火了。最早是春節期間的一篇網帖,“上海女孩跟男友回農村過年,第一頓飯就想分手”。圖文并茂,槽點滿滿。繼“江西男友”回應后,一位江西女孩致信上海女孩,稱農村有能力滋養年輕人的愛情。最新的續集,是滬媒以整版篇幅為“上海女孩”鏗鏘發聲,反問“這跟嫌貧愛富有半毛錢關系”?
如果沒有“上海”與“江西”的地域標簽,只是“城里”與“鄉下”的泛泛而談,引爆網絡的這則網文,恐怕也只是沉潛入海的口水帖而已。此事之所以在輿論場一石激起千層浪,除了敏感的地域思維、春節婚戀話題的巨大剛需,更大的背景,無非還是城鄉二元格局下的斷裂。
中國農村無須妖魔化,但更不必用APP思維去“美圖”。這些年,從《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到“上海女孩因男方家晚飯難吃分手”,有人說,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中國鄉村圖景,但,正視城鄉差異與區隔,不是“橫看成嶺側成峰”、而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中國城市發展的步子越走越快。1978年城市化率為17.9%,2014年城市化率為54.8%,約7.5億人生活在城市。但看看春節的“空城”,有多少年輕人的“家”,其實永遠都在漸次凋敝的鄉村?帶著男友或女友回鄉過年,這不是可選擇的文化儀軌、而是繞不開的社交經歷。
落跑的“上海女孩”,不過是城鄉差距的一枚放大鏡而已。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可以借著這個新鮮的由頭,去旁敲側擊“鄉村空心化”等時髦的議題;但,實在沒必要、也沒有權力,對任何帶有地域頭銜的“男孩”或“女孩”,居高臨下地詰責些什么。愛或不愛,都是他們的事情。這其實沒什么道理可說的:比如因為一管牙膏的打開方式、一次洗碗的“操盤”機會,剛結婚的男女都可能“閃離”。那么,受不了生活習慣上大小細節的差異,而選擇結束一段感情,這是再健康不過的理由了吧。至于“教養”或“歧視”等輕佻的帽子,對于一個歷經火車、汽車和拖拉機,回到山區農村準備和“鳳凰男”過年的城市姑娘來說,顯然太過奢侈而冷血。
有人說你嫌棄就嫌棄,還發到網上來興風作浪為何。這話未必正確:一則,吐槽是“萬物皆媒體”時代的公共自由,一不小心火遍全國,讓億萬網友看到、讓潔癖媒體添堵,這也非當事人本意。二則,至于分手后還那么“作”的鄙夷,滬媒已經回應得很到位。“文成公主愿意嫁到西域去和親,那是她光輝偉大。蔡文姬過不慣西域的日子讓曹操給接回來了,我們不也覺得不錯?”,至于“作”否,“那人家蔡文姬不作得更厲害,寫了長長一篇胡笳十八拍流傳至今。”嫌貧愛富,人之天性。如果感情能勝于物質,簞食瓢飲,也會暖心。是啊,連神曲都知道高喊,“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說白了,唯有愛不堅定、愛得搖搖晃晃的時候,物質才顯現出各自的分量。
正經八百地勸“上海女孩”,都屬于深度的“被害妄想”。至于農村有沒有“滋養年輕人愛情”的能力,跟人家小概率的分手或牽手,有毛線的關系呢?倒是傳播中帶有地域標簽的種種“聯想”,散發出經年不散的陳腐之味。一句話,既然讓年輕人自由戀愛,那就請讓年輕人也自由地分手去吧!
?
?
相關鏈接:
國民老公終于出道了!王思聰搭檔AB井柏然出演愛情喜劇《謀殺似水年華》上映 baby阮經天自曝青春愛情情人節走起:十大愛情旅游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