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海口調查隊統計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海口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累計上漲15.8%,年均上漲3.0%,漲幅較為溫和,稍低于“十一五”時期價格上漲幅度,呈現總體有所上漲、漲幅逐漸回落的走勢。
記者李嬌珠通訊員錢嬌
cpi累計漲幅全國排13位
分年度看,2011-2015年,海口cpi分別上漲5.4%、3.3%、2.9%、2.2%、1.2%,漲幅呈逐漸回落態勢。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時期價格波動幅度明顯縮小。
分類別看,海口八大類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全部上漲。其中,食品、居住漲幅居前,仍是影響cpi上漲的主要因素。
從橫向看,全國cpi累計漲幅為14.9%,海南累計漲幅為16.3%,海口漲幅比全國高0.9個百分點;比全省低0.5個百分點。在36個大中城市中,按累計漲幅從高到低排列,排名第13位。
食品價格漲幅收窄
“十二五”時期,海口食品價格累計上漲31.8%,比“十一五”漲幅低5.4個百分點,是居民消費價格平穩運行的主要原因。其中,糧食、肉禽及其制品、水產品、菜、干鮮瓜果等主要食品價格全線上漲。
海口鮮菜價格呈現季節性變化,但整體漲多跌少,五年間累計上漲44.9%,漲幅比“十一五”低16.8個百分點。
海口市干鮮瓜果延續快速上漲勢頭,累計上漲52.7%,年均上漲8.8%,在食品16個小類中漲幅居首。
“人力成本不斷攀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帶來需求增加成為推動服務項目價格上漲的兩個重要因素。”海口調查隊業務人員表示,五年間海口服務項目價格累計上漲13.6%。
對于“十二五”海口cpi平穩運行的原因,海南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張應武認為,“十二五”期間,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國際國內需求不足、農業生產形勢良好等因素的影響,全國cpi漲幅均逐漸回落,海口基本保持了跟全國基本一致的回落趨勢,說明海口經濟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與國內經濟融合度越來越緊密,但是,海口受制于島嶼經濟的影響,加之經濟增長勢頭略優于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國際旅游島建設過程中社會總需求表現穩健,導致海口cpi呈現總體上漲趨勢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干鮮瓜果和鮮菜等受瓊州海峽交通運輸影響較大的產品漲幅最大。
多舉措穩定市場物價
海口調查隊分析認為,“十三五”時期,推動cpi上漲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預計我國經濟仍能保持中高速增長;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進程加快,帶動消費需求進一步增加,資源、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價格也將有所上升,加大物價上漲壓力。
根據海口未來市場價格走勢,海口調查隊業務人員建議,由于海口農副產品生產、供應相對薄弱,對外依賴程度較大,輸入型成本推動價格上漲的特征較為明顯,因此抓好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糧食、豬肉、蔬菜等農產品生產和儲備,增加市場有效供給是穩定市場物價的關鍵。一是要進一步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抓好糧食、蔬菜生產和豬牛羊養殖基地建設,完善農田水利及交通設施建設,幫助農民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確保農業生產穩步發展;二是構建農產品信息平臺,根據市場供求情況,幫助菜農和養殖戶等對行情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預期,避免出現盲目跟風,合理引導生產經營活動;三是完善重要商品儲備制度,當遇到重大事件和市場大幅波動時,適時增加市場供給,平抑市場價格。
目前,海口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在全國位次靠后,但受島嶼經濟和飲食習慣限制,我市絕對物價水平相對較高,“十二五”期間的物價漲幅也在36個大中城市排名中上。因此,增加居民收入,調價與調收入相適應,是確保居民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下降的最有效措施。
?
?
相關鏈接:
海口2015年各項目標任務完成 確保“十二五”圓滿收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