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打鐵花現場。 王崇印 攝
中新網鄒城2月20日電 (曾潔王崇印)自農歷正月初九開始,失傳技藝“打鐵花”在道教文化故地山東鄒城葛爐山重現。鐵匠擅長的藝術表演“打鐵花”,隨著上世紀冶鐵業漸漸衰落,曾一度從人們視野消失。
記者21日(正月十二)月夜在鄒城葛爐山采訪時看到,71歲的孔令法和46歲的孔令雙赤膊上陣,在鑼鼓聲中以各種姿勢舞動盛有上千度鐵水的“花棒”。鐵汁濺向附近的道具——一棵枝條繁多的大柳樹,而后借助柳條的姿態化作巨型花朵狀綻開。圍觀者先屏氣凝神,后歡呼尖叫,稱這是正月里最為“驚心動魄”的表演。
“葛爐山的正月怎么能沒有打鐵花呢?”打鐵花重回葛爐山使古稀之年的孔令法倍感興奮。他告訴記者,他的家族清末從事冶鐵行當,打鐵花是家人引以為豪的“才藝”表演,他作為家中第四代傳人,見證了打鐵花的興盛和衰落。
孔令法介紹,葛爐山和道家的文化淵源在《鄒縣舊志》里就有記載,古時金、銀、銅、鐵、錫五門工匠與煉丹道士互稱兄弟,同尊太上老君為祖師爺,每逢春節便以打鐵花祭祀,而自明代起此地也涌現出許多冶鐵名匠,葛爐山的打鐵花表演從明代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
等到年輕的孔令法“?;ò簟睍r,舞龍燈、打銅器、敲鑼鼓等民俗已被吸收進來,打鐵花成了葛爐山正月里最有氣勢、添喜氣的節目。
據悉,打鐵花早在2008年便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葛爐山當時尚未出現該技藝的傳承人。放棄冶鐵生意的孔令法早已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
鄒城市文化館館長高德文對記者說,身懷絕技的孔令法和孔令雙是在2015年被鄒城市非遺保護中心發現并選為傳承人的,猴年春節是他二人首次以非遺傳承人的身份開啟“演藝生涯”。
孔令法來自鄒城大束鎮北葛村,孔令雙來自大平鎮橫河村。這幾天,兩人正帶領著十幾位青年為元宵節的正式演出而加緊排練。據高德文介紹,從近日的試演中可以看出,打鐵花受到觀眾的喜愛。
“打鐵花曾帶給人們無限歡樂和振奮”,長期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工作的高德文說,打鐵花有很強的娛樂性和觀賞性,如今葛爐山一帶冶鐵業雖已衰落,但打鐵花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重回大眾視野,并成為節慶日里的藝術表演。
高德文說,道家煉丹制藥中的冶金文化,以及這一帶冶鐵業的繁榮史已被寫進新編訂的《鄒城文史資料》,打鐵花也已作為此地的文化符號載入史冊。(完)
?
?
相關鏈接:
川菜老師傅傳統技藝研習會在蓉成立 挽救瀕臨失傳川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