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吃喝睡 還有搶紅包 搶紅包 搶紅包
核心提示
雖然春節假期已經結束,但相信不少人對于春節期間的一些人和事依然印象深刻,比如春晚,比如父母做的年夜飯,再比如引發全民參與的“搶紅包”熱潮。根據微信團隊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微信紅包總收發次數達321億次,總計有5.16億人通過紅包與親朋好友分享節日歡樂。支付寶方面,除夕當晚,有超過1億觀眾通過支付寶“咻一咻”搶到春晚紅包,瓜分了8億現金。隨著網絡和電子支付的興起,過年“搶紅包”儼然成了新年俗。猴年春節搶紅包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海南人搶紅包的熱情高不高?省內搶紅包最幸運的是誰?今天,記者就為您盤點一番。記者劉澤飛
數據
微信紅包 春節總收發達321億次,90后最愛發紅包
日前,微信公布了猴年春節期間(除夕到初五)的紅包整體數據,微信紅包春節總收發次數達321億次,總計有5.16億人通過紅包與親朋好友分享節日歡樂,覆蓋全國四分之三的網民。相較于羊年春節6天收發32.7億次,增長了近10倍。從內部“小樂子”到“現象級”產品,僅3年時間,微信紅包已深入到國人的節日與生活。
社交催生了活躍用戶關系的紅包,而紅包又反過來進一步激活了社交。逢年過節,發個微信紅包送祝福已成為很多人的習慣。有網友戲稱,“過去除夕四大年俗:貼春聯、貼門神、守歲、領壓歲錢;如今新四大年俗是:搶紅包!搶紅包!搶紅包!搶紅包!”不可否認,在人們吐槽年味越來越淡的時候,微信以紅包撬動了國人的心,激活乃至重構了春節場景。
從指尖新年俗到互動新潮流,微信紅包在猴年春節不僅參與人數及互動次數都創下新高,而且在地域上,也將影響力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乃至更下一級城市用戶滲透。數據顯示,最喜歡發紅包的省份是廣東,江蘇和浙江緊隨其后。在參與人群的年齡分布上,90后是發紅包主力,共發送25.88億次。猴年春節,甚至不少爺爺奶奶輩也注冊了微信賬號,綁定銀行卡,參與到紅包狂歡中,60后發紅包超1.66億次。
QQ紅包 我省最土豪用戶在定安,發了4401個紅包
除了微信紅包在今年春節大放異彩,QQ也憑“刷一刷”搶紅包、口令紅包等玩法創下了令人咋舌的記錄:除夕當天,手機QQ紅包收發總量達42億個,是去年的7倍。
猴年春節,我省通過QQ派發紅包最大方的人來自哪里?數據顯示,我省派紅包最多的土豪來自定安縣,是一名33歲的男子,除夕夜,他一共發了4401個紅包。
除夕夜,各種各樣的QQ群都在派紅包。數據顯示,來自于同事朋友群的紅包最多,占30%,其次是興趣愛好群,占19%。而春節期間,QQ群里的紅包新玩法——口令紅包,備受大家喜愛,被網友開發出了發通知、催婚、整蠱等多種功能。除夕夜,用戶最愛發的整蠱口令是“爸爸”,用戶最愛發的祝福口令是“新年快樂”,可見,新年最真切的祝愿,簡單的四個字就已足夠。
支付寶紅包
我省三亞居民最闊氣,人均發紅包超550元
今年春節期間,支付寶的“咻一咻”、集福卡等互聯網式紅包互動,吸引了一波年輕人的狂歡熱潮。數據顯示,除夕當晚,有超過1億觀眾通過支付寶“咻一咻”搶到春晚紅包,共瓜分了8億現金。
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分得紅包金額最高的是廣東人,共搶得7337萬元;在發紅包方面,最土豪的當屬福建人,從除夕到初三,福建莆田和漳州兩地人均發紅包金額高達1172元和952元。在海南,三亞人最為闊氣,人均發紅包金額達550.8元,位居全省第一;海口人以人均447.8元的金額排名第二。
故事1
科技公司員工
搶到“敬業福”后他成了“香餑餑”
久未聯系的同學都來問他要福卡
從今年1月底開始,“紅包”成了大多數人的關鍵詞,紅包發放時間表、搶紅包攻略滿天飛,大家拿著智能手機,盯著鐘表,比拼眼疾手快,樂此不疲,在海口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的王超(化名)就是其中一人。
年前,王超聽說了支付寶春節紅包“集五福”的活動,但由于工作繁忙,并沒有參與。“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找‘敬業福’,我一打聽,誰都沒有‘敬業福’,所以也就沒了興趣。”除夕夜,看到家人都邊看電視邊“咻一咻”,王超也參與到了“集五福”的活動中。沒想到,當晚10點半左右,他竟然成功地搶到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敬業福”。不過,此時距離零點僅剩不到兩小時,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集齊其他四福,從而平分2.15億元紅包,讓王超犯了難。
當王超打算把“敬業福”送人時,遠在廣東的表姐打來電話,讓他不要著急,“你先別把‘敬業福’送給別人,其它四個福就交給我們吧,我們幫你集齊!”之后,表姐迅速發動家人,23時40分,王超就集齊了“五福”,且福卡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最終,在正月初一零時15分,王超如愿和其他集齊“五福”的人平分了2.15億元紅包,分到了271.66元。“這個紅包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王超說,他原本只把集福卡當成一個游戲,沒想到最后收獲了這么多感動,“大家送給我的不僅僅是福卡,更是滿滿的幸福。”隨后,王超建了一個微信群,將他分到的紅包分給家人,“之前是大家幫我攢福氣,現在我也把我的福氣分享給大家。”
2 90后教師
做好攻略定好鬧鐘
除了吃喝睡就是搶紅包
90后符曉(化名)是海口一所小學的老師,因為有寒假,相較于身邊的朋友,這個春節,她有更多的時間來搶紅包。“支付寶紅包是從1月23日到2月10日,每天上午10點以后,用戶進入支付寶點擊‘咻一咻’,就可咻到商家禮包;2月7日春晚期間,聽主持人指示快速點擊‘咻一咻’,就有可能咻到紅包或者福卡;1月26日開始,每天下午5點和晚上8點,微信紅包雨分別在朋友圈和搖一搖中準時‘下’起來……”說起搶紅包,符曉得意地說,自己根據網上的信息做足了攻略,并在手機上設置了提醒,“寒假除了吃喝睡,就是搶紅包了。”
“我們是1月下旬放的寒假,當時搶紅包的熱潮已經來臨了,我還在朋友圈里開玩笑說,今年要靠搶紅包發財呢。”整個假期,符曉對搶紅包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白天,媽媽叫她去買對聯,被她給推了,因為要搶紅包;晚上,朋友喊她聚會,她也不去,理由還是要搶紅包;除夕夜,爸爸給她遞來一個紅包,她倒是不客氣地收下了,可話還沒說上幾句,鬧鐘響了起來,她立即抱著手機搶紅包去了。
由于多數紅包只有幾毛錢,因此,即使符曉搶上一整天,也只有幾元,最多的不超過20元,更多的則是商家發放的代金券,但這些代金券對于符曉沒有任何吸引力。“春節期間,幾個朋友在微信群里聊天時開玩笑說,搶紅包就是個‘騙局’,浪費了時間也搶不到多少錢,但大家還是樂此不疲。”符曉說。
3理財公司員工
同學起哄求“打賞”
他忍痛發了200元
除夕夜,當符曉守著鬧鐘搶紅包時,她的高中同學朱勇(化名)正被逼著發紅包。在高中同學微信群里,昔日的同學們一個個排隊起哄,“朱老板,發了財了,趕緊打賞打賞我們。”每天定時定點搶紅包但所獲甚少的符曉,自然也跟著一起起哄。
“沒發財沒發財。”朱勇趕緊答道,但大家還是不依不饒,越來越多的人向他討要紅包。朱勇趕緊包了一個紅包,在輸入金額時,他猶豫了一下,隨后輸入200元。紅包很快被搶光,最多的搶了50多元,隨后,同學的恭維像潮水一樣涌來,讓朱勇有些飄飄然。
去年,朱勇跳槽到一家理財公司,工資確實漲了不少,年終獎更是讓他有種發了小財的感覺,可讓他發紅包,他還是覺得“肉痛”。“還好發紅包的錢也是我搶紅包搶來的。”朱勇說,在公司群里,員工們集體起哄,要求老板發紅包。禁不住軟磨硬泡,老板在春節前后發了三四千元的紅包,朱勇運氣不錯,共搶到300多元。
給昔日的同學們發完紅包后,朱勇點開了家人的微信群。“姨父,過年了,發點紅包吧。”朱勇這句話一發出,很快就獲得了熱烈響應,幾個弟弟妹妹也跟著起哄,很快,姨父發了幾個總數為200元的紅包。“哇,居然有60多元,謝謝姨父,新年恭喜發財。”朱勇搶到紅包后,立即道謝。“臭小子,本來這些是你們的壓歲錢,現在正好,我發給你們,看誰搶得多。”姨父說。“那可不一樣,壓歲錢是壓歲錢,紅包是紅包。”朱勇和弟弟妹妹們趕緊說道。
4公司副總
只搶不發被踢出群
他發一萬元紅包“道歉”
如果和公司的副總徐松(化名)在同一個微信群的話,朱勇可能會搶到更多紅包。從2月初開始,這個名為“商學院校友”的微信群就在發紅包了,發紅包的人是一家公司的老板。“過年了,給大家拜個早年,沒機會見面,給大家發個紅包吧。”他發的是支付寶口令紅包,共包了5000元。最初,群成員都沒在意這個紅包,畢竟在這群年齡為45歲左右的成功人士看來,這可能就是個小游戲。直到有人點開了紅包,“嘿,居然有400多元。”這句話一下子讓這個群活躍了起來。
于是,一個個身家不菲的老板開始在群里發放金額高達數千元的紅包,大家都搶得不亦樂乎,也自覺地發紅包。與群里大多數都是公司老總的校友們相比,作為職業經理人的徐松在經濟實力上并不占優勢,多日下來,他就搶了近一萬元,這讓每天在網上搶明星紅包和支付寶紅包的妻子眼熱,她逼著徐松把自己拉進群。
大年初二那天,徐松和妻子看到群里又有人發紅包,便一起動手搶,共搶到400元。正當他們暗暗高興時,他們被踢出了群。這讓徐松有些摸不著頭腦,于是他向一個過去關系不錯的朋友了解情況,沒想到他還沒開口就被對方罵了一頓,“哪有你這樣的,不發紅包,光搶紅包,大家怎么看你,而且你居然還把老婆帶進來,見紅包就搶,‘吃相’太難看了。”
恍然大悟的徐松,趕緊讓朋友給群里其他人道歉,又趕緊包了兩個5000元的紅包托朋友發在群里,這才重新進了群。不過,此后雖然群里還有人繼續發紅包,徐松卻再也不搶了,他悄悄一算,之前搶的紅包都賠進去不說,還多掏了近千元。
5中小學生
搶紅包發紅包
孩子們熱情高
如今,用手機發紅包、搶紅包已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不少中老年人甚至中小學生也參與其中。在海口,一些高年級的小學生在微信上發紅包,金額少則幾元,多則數百元,出手闊綽驚呆不少家長。“春節那幾天我在家休假,讀六年級的孩子一有空就拿著我的手機上微信搶紅包,幾天時間來往金額一兩百塊。”家住海口龍昆南路的家長肖女士說,如今小學生對搶紅包的熱情一點都不比成年人低。
孩子發紅包的錢從哪來的?肖女士說,春節期間,許多人都在群里發紅包,“數額不大,搶到的都是十塊八塊的,但積少成多,整個春節下來估計有兩三百元。”肖女士表示,此外,長輩還會給孩子包個大紅包,因此,有些孩子根本就瞧不上群里搶到的紅包,喜歡在同學群里互相派發,圖個好玩。
“為了搶紅包,孩子們還成立了紅包1群和2群,1群里的紅包都是大額的,2群里的人多些,紅包金額就比較小。”海口一名家長趙先生告訴記者,小學生群里搶紅包并不是個案,他的女兒被同學拉進群后也搶了好幾個紅包,“為了回饋金主,她特意讓我給她發個100元的紅包。”趙先生本想拒絕女兒,但想著大過年的,不好跟女兒發火,就答應了,“等過一段時間再跟她講道理。”
在與記者聊天時,趙先生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以前,孩子們最多在開學后跟小伙伴們炫耀一下自己過年收到的紅包,但現在變成了線上的更大范圍的攀比,很容易對孩子的價值觀造成負面影響。”記者注意到,不少家長已開始利用紅包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讓孩子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的道理,同時讓其提前學會處理自己的財務。
相關鏈接:
微信紅包大數據背后:發短信拜年習俗已被顛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