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甘肅兩當縣黃波菌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引進,失去右臂的駱立功在家門口找到了“門路”。初春時節,兩當縣螞蚱河村的駱立功開始為今年的香菇種植做前期裝袋工作。 徐雪 攝
中新網蘭州2月24日電 (徐雪)立春之后,天氣漸暖。甘肅兩當縣螞蚱河村的駱立功開始為今年的香菇種植做前期裝袋工作,用一只手推著滿載菌棒的車子,不時地叮囑著幫工的幾個老鄉。
由于多年前的一次車禍,駱立功不幸失去了自己的右臂,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四處求職碰壁,只能打些零工艱難度日。
隨著兩當縣黃波菌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引進,駱立功在家門口找到了“門路”。當地通過建設工廠化菌包生產流水線和食用菌產業示范基地,大力推廣“公司+小康互助組+農戶”的發展模式,加快食用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輻射帶動了更多貧困農民參與產業發展。
免費培訓了一年的駱立功進步非常快,當地政府為了鼓勵包括他所在內的貧困戶進行種植,提供了免費使用鋼管大棚,每個菌棒獎補一塊錢,精準扶貧貼息貸款等多項優惠政策。
早晨六點起來照看大棚里的香菇,每個菌棒在生長的過程中還要不停地翻個,平均大約要翻50多次,3萬個菌棒都經過駱立功的左手。遇到采摘最繁忙的七八月份,由于天氣熱,香菇一天可以生長兩茬,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他就雇老鄉幫忙,但這樣還是得忙到半夜,甚至一天不能休息。
僅半年時間,種植的三萬袋香菇就獲利近2萬元,這讓47歲的駱立功有了奔小康的新目標。“種植香菇不辛苦,銷路還有保障,以前不敢想的,現在也有信心了。”
左家鄉黨委副書記李曉璐將駱立功這幾年的變化看在眼里,“身殘志堅,靠自己的勤勞脫貧令人敬佩。”
兩當縣食用菌開發中心主任羅榮慶介紹,截至目前,示范園區共帶動全縣10個鄉鎮2個工作站、608戶農戶發展食用菌栽培,受益人口3000余人,其中帶動貧困戶374戶1871人,可實現年產各類干、食用菌產業總產值5000萬元以上,僅此一項帶動全縣農民可支配收入增加600元,實現了企業增效益、貧困農戶得實惠的“雙贏”目的。
兩當縣副縣長李娜介紹,僅去年一年,全縣新發展食用菌800萬袋,幫助農民人均增收1080元。同時還獲得了“甘肅省食用菌產業示范縣”的稱號。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農林生產廢料→食用菌→廢棄菌棒、渣→機制木炭、有機肥→回到農林生產”循環產業發展格局,提升了食用菌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和效益化發展水平。
李娜說,通過發展訂單產業,為農民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還積極申請注冊食用菌商標3個,并在全國7個省3個直轄市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菌類產品銷售合作店、直銷店18個,發展電商網店403家,徹底解決菌農后顧之憂。
此外,為構建完善的金融支撐體系,兩當縣財政籌資600余萬元產業發展獎補資金,全力引導和扶持農戶發展食用菌產業。同時,加強與當地金融機構溝通銜接,創新研發了“金菌寶”信貸產品,專門用于支持全縣菌業產業發展,破解了菌農發展資金難題,受到菌農的普遍歡迎。
眼下,新一批香菇也將重新開始在大棚里生長,剛度過一個滿意春節的駱立功,計劃今年再加把勁,與外出打工的兒子再比一比誰賺得多。(完)
?
?
?
相關鏈接:
甘肅聚焦文化產業發展 欲挖潛增效促轉型升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