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招”能不能起作用,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取決于配套措施、監管是否到位。如果沒有嚴格的監督,依然會存在權力尋租,難保片區內沒有新的不公平。
教育部辦公廳近日下發了《關于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穩妥采取多校劃片。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實施多校劃片。
從“贊助費”到“學區房”,開發商追求的是“傍名校”帶來的溢價,而父母們則致力于為孩子尋求到最好的教育資源。雖然各項政策嚴令禁止收“贊助費”、房產廣告不得宣傳“學區房”,但在如今優質教育資源緊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前提下,依然難掩“擇校熱”背后的“拼爹”、“拼票子”。
如今,官方正式發文明確“多校劃片”,理論上來說,學區內的不確定性有助于緩解“擇校熱”,不可謂不是個“大招”,對一些高價買學區房的人來說,甚至是個“噩夢”,但“大招”能不能起作用,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取決于配套措施、監管是否到位。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多校劃片后,片區內可選擇的學校雖然增多,但如果優劣之分依然存在,如果沒有嚴格的監督,依然會存在權力尋租,難保片區內沒有新的不公平。
《義務教育法》規定,“要保障適齡少年、兒童免試、就近入學”。優質學校不能是“有權、有錢、有關系”等“特殊群體”專享資源,教育資源的分配,必須符合大部分人的切身利益,順應人們對教育公平的期盼。“多校劃片”后,需用嚴密的學區制度嚴防一些“有心人”見招拆招,“走關系”、“花票子”最終實現區內學校的自主選擇。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多校劃片”或能為學區房降溫。但是,最終實現教育公平還是需要抬高教育均衡的“底部”,讓更多人的家門口就有“好學校”才能破除擇校痼疾,比如: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帶動相對薄弱學校的提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區域內、區域間教師溝通與流動;加大規范辦學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當然,“多校劃片”實施后,最重要的是用有效監督,來避免有些人“鉆空子”。
?
?
相關鏈接:
《心里》第六期:滾蛋吧!教育“冷暴力”超八成受訪者稱教育冷暴力普遍 “差生”概念被泛用代表委員熱議“教育冷暴力”:如走到極端太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