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生來就是帶著使命感的,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著不平凡的人生,“奶奶醫生”陳桂芳正是這樣的人。她年過八旬依舊扎根診療一線,名譽加身卻從不自視清高、目中無人,甚至連身患癌癥也依舊堅持出診。在海南行醫的58年里,她將整個青春賭在了這片炙熱的土地上,而當她用耐心和愛心贏得孩子們的喜愛和信任時,這場以整個青春為代價的賭局,她賭贏了!
半個多世紀的時光里,奶奶用她的行動詮釋著“醫德”和“大愛”。醫者仁心,全身心為患者付出,“只要能行醫救人,內心就是幸福的。”這正是老人最簡單也最平凡的愿望。大愛無形,面對病人,她永遠保持著耐心,甚至連身患癌癥依舊無法阻擋她救助孩子的決心。她自始至終都在用行動向所有人詮釋著這高尚而圣潔的精神,從那時的風華正茂到而今的耄耋之年,她將整個的青春獻給了畢生所摯愛的崗位,不計名利,不問得失。
跟大多數人的浮夸虛榮相比,奶奶對名譽加身的等閑視之是樸素的,更是難能可貴的。她沒什么架子,平易近人,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病患,永遠用最精純的醫術和最省錢的方式給患者治療。與你我他的物質、浮夸是多么地格格不入,卻又顯得異常耀眼,具有征服人心的力量。“我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醫生,做平平凡凡的事。”她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卻在塵埃里開出了一朵花。
同時,奶奶對本職工作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對久已有之的緊張的醫患關系更是有很大的警醒作用。很明顯醫患關系是一個雙向的作用過程,老人用她的行動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簡單卻行之有效的道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的,如若每位醫者都能多一些責任感,每位患者也都能多一些體諒和感恩之心,緊張的醫患關系不也將會迎來一個溫暖的春天嗎?
奶奶是平凡的,她只是在盡心盡力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奶奶的一生卻又是不平凡的,因為她對本職工作的熱愛與專注早已超出了你我所能理解的高度。她用她的一生詮釋著什么是“醫德”和“大愛”,也正是這份“大愛”成就著她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