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18歲史學天才揭秘:曲高和寡 因抑郁輕生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6-02-26 07:36

    林嘉文此前在自家書房留影。 資料圖片

      姓名:林嘉文

      性別:男

      籍貫:陜西西安

      終年:18歲

      去世原因:墜樓

      2月23日,深夜23時45分。陜西西安一小區,“咚”的一聲悶響打破寂靜,隨后傳來一中年婦女的呼喊:“嘉文!嘉文!”兩分鐘后,呼喊轉為撕心裂肺的哭喊。

      已出版兩本史學專著,18歲的高三學生林嘉文,以墜樓的方式告別了黑夜和這個世界。半年前,他患上抑郁癥。

      墜樓當晚,林嘉文做好作業,吃了藥,并給朋友發去最后一封電子郵件,寫道:“未來對我太沒有吸引力了。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認清了我永遠不能超越的界限……”

      天才少年

      18歲出兩本史學專著

      胡寶亮還清晰記得第一次看到林嘉文簡歷時的震撼。

      2013年,岳麓書社編輯胡寶亮在微博里搜索自己編的一本書,發現網友“吸濡之魚在江湖”對此書評價頗高。兩人常有互動,就這樣,胡寶亮結識了從未謀面的林嘉文。

      2014年7月16日快下班時,胡寶亮收到林嘉文發來的書稿。“1998年生”——翻開林嘉文的簡歷,胡寶亮一下子蒙了:“我一直把他當作一位中年歷史學者。”

      “好啦,給胡老師道歉。我回頭送你《當道家統治中國》賠禮吧。”林嘉文一邊致歉,一邊要求保密:“我的身份一直是假的,胡老師要保密!”

      《當道家統治中國》是林嘉文的第一本史學專著。早在2014年,他出版了30萬字的《當道家統治中國:道家思想的政治實踐與漢帝國的迅速崛起》,從道家政治的角度重新解讀了文景之治。

      這本書出版時,林嘉文拒絕了出版方和學校的宣傳,并要求隱瞞年齡。“從初中起就熟悉網絡輿情的我,太容易想到如今社會上很多人不太歡迎別人的年少成名,大家對年少有才華的人并不看好,會順理應當地認為其中有作假,或者想當然地料定別人會‘傷仲永’。”林嘉文在一篇自述中稱,不愿讓自己白白成為這些輿論泡沫下的犧牲品,不想自己寧靜的讀書生活被打擾。

      但林嘉文的年齡秘密很快“守不住了”。

      2015年12月,林嘉文出版了第二本史學專著《憂樂為天下:范仲淹與慶歷新政》。林嘉文成為宋史學界的新星,被譽為“史學研究天才少年”。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為這位年輕后生破例作序,并贊其為“解放以后最年輕的具有學術研究能力的作者”。

      上海師范大學古籍研究專家張老師和林嘉文相識許久,他常震驚于林嘉文廣闊的知識面和老到的看法:“他的水平,一般的博士也達不到,帶博士也帶不到他現在這個水準。”

      曲高和寡

      歷史老師叫他“林老師”

      一切都有跡可循。

      林嘉文出生在西安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母親是一名小學教師,父親在一所法律院校工作。

      讀小學時,正是電視節目讀史、講史之風高漲的時候,家人在看《百家講壇》時,他也跟著一起看。除了《百家講壇》,他還看《資治通鑒》、《呂氏春秋》等著作。

      “好在父母舍得花錢讓我恣意買書,只要我想買,他們都會答應。”林嘉文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回憶,中學時他已開始讀民族史和大量關于宋史的一手文獻,自學西夏文、文獻學、目錄學以及學術規范的知識,并在社交媒體上和活躍的史學界前輩交流探討。

      史學不僅是林嘉文的興趣愛好,更成為他安全的精神高地。在發給朋友的最后一封郵件中,林嘉文坦言:“我對古人的歷史沒什么興趣,但每當我為活著感到疲憊、無趣時,對比之下,我總會自然地想去縮進歷史研究的世界。”

      在同班同學眼中,林嘉文身在重點班,成績又不錯,尤其是歷史成績特別好,因而被稱為“林老師”。

      連歷史老師劉雅雯,也稱他為“林老師”。同學說,林嘉文喚兩位劉姓歷史老師劉文芳和劉雅雯為“姐姐”。在歷史課上,“姐姐”常讓林嘉文上臺,但林嘉文講得太深奧,能聽懂的同學并不多。

      “很多人不喜歡他,不喜歡他的高傲,不喜歡他的不愛打掃衛生,不喜歡他的不合群。”林嘉文的初中和高中同學張楊(化名)曾被林嘉文以特殊的方式贊揚:“你們什么都不懂,只有張楊懂一點,但那也只是皮毛。”

      “他的話中飽含自負,但他的自負絕非剛愎自用,而是真真實實的滿腹經綸。”張楊曾打趣評價林嘉文——高處不勝寒。林嘉文贊同張楊的評價,常環顧全班感嘆:“你們都只會學習,但你們不會研究。”

      “曲高和寡。”在學校信息中心魏主任看來,林嘉文的學識,遠超過同齡人,因而能與之交談的并不多。

      患病半年

      在網絡世界更活躍

      半年前,林嘉文患上抑郁癥。父母帶著他前往第四軍醫大學看過,并開了藥,一直在服用。這種痛苦,偶爾透露在他的微信朋友圈上。2015年12月4日,他寫道:“說明書上寫藥的副作用是增重,結果我吃了后的副作用是每天全身又疼又困……”

      1月26日晚,他又發了一條微信說:越發不明白自己這么拼是為什么,如果說是為自己,那只能說是為拼而拼。

      網絡世界的林嘉文似乎更活躍一些。知識面寬廣、思慮問題周全,他還常與多位史學家互動。

      李裕民教授回憶,兩人相識于2015年7月22日。之后,林嘉文共拜訪過他6次,兩人每次見面都討論歷史問題。李裕民覺得,這孩子是不可多得之人才。

      今年大年初五,林嘉文帶著枸杞等禮物,前往李裕民家拜年。他在李裕民的書架前徘徊良久,最終借走了李裕民師弟的一本著作。2月19日,林嘉文前去還書。這一別,成為兩人最后一次相見。

      李裕民說,當時他才知道,林嘉文早就看過這本書,之所以7天前借走,是因為那本書上李裕民做了很多批注,“他說想從批注中學習做學問的門道。”

      “兩三年時間,出了兩本書,還翻譯了西夏文,這么大的學術跨度,很多博士生都做不到。”李裕民稱,林嘉文知識面很廣,兩人每次交談,他都會傾注心血為他指點。

      “每次去李裕民老師家,都能感受到平日很少能體會到的溫馨和安穩感。我對不起李老師夫婦對我的關愛。”在最后一封電子郵件中,林嘉文稱。

      最后時刻

      不忘送教授一本歷史書

      當吐槽在朋友圈成為一種公然的“賣萌”方式,似乎少有人在意林嘉文偶爾敞開的孤獨和痛苦。

      前幾天,林嘉文曾和張楊探討“自殺方式”。

      “張楊,你覺得怎樣的死法最不痛苦?”“吃安眠藥。”“哈哈,你真傻!吃安眠藥看起來不痛苦,實際上很痛苦。因為死亡過程很漫長。不像跳樓,上吊,一下子就死了。你看,人生要經歷那么多痛苦,死亡前的那一下根本不算什么。”

      “對于他的死,我沒有一點點預感。因為他經常要自殺,都沒有實踐,所以對于‘死亡’,我和他暢所欲言。”林嘉文選擇以墜樓的方式告別生命后,張楊自責不已:“我覺得我有罪。”

      一切都太突然,但似乎“計劃已久”。

      這兩天,李裕民教授回想起一個細節,讓他追悔莫及。兩人最后一次見面時,林嘉文送了他一本臺灣版的《宋史新編》。“好幾百塊錢的書,他說他多了一本,所以送給我。”李裕民說,“他送我這本書,應該是想還一個人情,可能,當時他就已經做了某些決定。”

      讓李裕民追悔的是,交談這么多次,他從不知道林嘉文患有抑郁癥。

      在留給世界最后的文字中,林嘉文稱:“一走了之的念頭曾在腦海里萌發過太多次,兩年多來每一次對壓抑、恐懼的感受都推動著我在腦海里沉淀下今日對生死的深思熟慮,讓我自己不再會覺得自己的離開只是草率的輕生。”

      “最終的離去不僅是感性地對抑郁、孤獨的排解,也是種變相地對我理性思考之成果的表達。”林嘉文說,終于還是要離開。

      昨日中午,部分高三學生和朋友參加了林嘉文的追悼會,林嘉文遺體隨后被火化。

    ?

    ?

    相關鏈接:

    18歲史學奇才自殺 疑留遺書:未來沒吸引力 圖
    日本要求美修改教科書慰安婦內容 遭史學家批評
    “史學奧運會”2015年將首次在中國舉行
    正副校長課堂上自爆戀愛史 學生坦言早戀非壞事

    ?

    相關鏈接:
    18歲史學奇才自殺 疑留遺書:未來沒吸引力 圖
    正副校長課堂上自爆戀愛史 學生坦言早戀非壞事
    日本要求美修改教科書慰安婦內容 遭史學家批評
    [來源:新京報] [作者:] [編輯:王善棟]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