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居民載歌載舞慶祝雙創廣場落成。 本報記者 黃一冰 攝
見習記者張甜 特約記者陳安宇 通訊員鄭亞軍
“我宣布,雙創廣場正式啟用。”在震天的鼓樂中、在喜悅的歡笑中、在雷鳴的掌聲中,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孫新陽的這句話既鏗鏘有力、又溫暖人心。“‘雙創’的宗旨就是為民、惠民”,在這個指導思想的引領下,10余家單位協作、14000余人次建設、60天時間建成、20萬余人受益。這是海口的第一個街邊廣場,這也是海口“雙創”為民惠民的實踐范例。
關鍵詞 速度
高效率 35天主體工程完工
連續幾日的陰雨天后,27日,椰城意外放晴,碧空如洗。藍天之下,熱鬧的人群、芬芳的花簇與嶄新的廣場相得益彰,展現出勃勃生機。
當天,在動感的樂曲聲中,龍華區的500多位阿姨分為六個方陣,跳起了廣場舞。方英是隊伍的領隊,今天,喜悅的笑容一直掛在她臉上,“我們跳廣場舞已經五年了,但跳舞的場所特別不好找,在小區里擾民,去萬綠園又太遠,現在有了這個大廣場,我們太高興了。”問及這塊地沒建廣場之前的面貌時,方英用了四個字表述,“臟亂差臭”。
以前,位于三葉西路和濱湖路交叉口的空地是公認的36畝“糟心地”: 3個臨時垃圾站、3個簡易修車店、2個洗車點、2家建材商店、數家臨時搭建的住宿點和若干塊小菜地,還有8個夜宵燒烤攤和多個占道經營的水果蔬菜流動攤點。
“臟、亂、差、臭,屢次整治、屢次反彈。”海墾街道辦主任陳運杰說,這塊“糟心地”給街道的管理帶來了極大困難,甚至還上了“黑榜”。
出現問題,就一定要解決。如何既能根治“臟亂差”,又能讓市民受益?時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雙創”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宏芬,掛點領導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方中里,帶領由部分人大常委會委員、相關工委、有關專家組成的專題調研組,開展了大量的調研,并反復分析和論證該地塊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確定了建設雙創廣場的思路。去年12月初,由市人大、龍華區、水務集團、城投集團、設計院等多家單位參加的第一次協調會在街道辦召開。
市水務集團工會主席黃照貴說:“七天時間,清場工作全部完成,居民的支持與配合最讓人感動,現在去搬遷戶家中探望時,他們還會向我們豎起大拇指。” 黃照貴表示,搬遷戶以前住著木條、鐵皮搭建的工棚,現在不僅有房子住,還為他們配套廁所和水電設施。其他個體經營戶知曉了這里是要建設惠民工程后,也主動配合搬遷。
去年12月26日,雙創廣場破土動工。“每天都有300多人施工,最多的時候達500人,人大代表、志愿者、附近群眾都會自發來參加義務勞動,參與建設者達14000人次。”市人大城建環資工委主任符儒明贊嘆,自發勞動、加班加點,35天時間17000平米的廣場主體工程完工,60天開園迎客,正是發揚了“雙創”精神,才會有如此的速度。
關鍵詞:力度
大投入 7000萬元儲備用地建廣場
市中心黃金位置、36畝政府儲備用地、價值7000萬元,是雙創廣場的前身。
“雙創廣場作為服務椰城百姓的廣場,是海口‘雙創’為民、惠民的真實寫照,體現的是市委、市政府造福百姓的宗旨和海口人有志者事竟成的決心,作為廣場建設的參與者,能為百姓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我感到很榮幸。”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方中里說。
步入雙創廣場,文化長廊首先映入眼簾。高3.6米,全長248米的文化長廊不僅是一道景觀,也是海口文化與“雙創”成果的體現。文化長廊展出了399幅由我市書法、美術、攝影家協會會員和各中小學在校學生的作品;“雙創成果篇”的25塊版面展示了雙創廣場新舊變化;“道德模范篇”則是展示2015年“感動海南”25名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在廣場東邊假山上修建了一座木質八角觀景臺,市民可以在這里登高望遠,縱覽全景。此外,廣場還設置了體育健身設施、林下迷宮、停車場、公廁、垃圾轉運站等,滿足了人們休閑娛樂的各種需求。
據介紹,建設雙創廣場的思路確定后,在市人大的牽頭下,市水務集團和市城投集團主動請纓,積極承建;市財政局、市園林局、市文體局、市市政局、市環衛局、市規劃局、市會展局、龍華區、海墾街道辦、高新發控、金鹿集團等單位參與共建。“建設進度之所以這么快,很大程度得益于各單位之間的密切配合和強力推進。” 市水務集團董事長龍翔春介紹,建筑工人實行了“三班倒”,不同單位承擔的工序不同,工序之間實現了無縫對接,自始至終沒有出現過一次返工現象,這樣既加快了工程進度,又降低了工程成本,保證了工程質量。
關鍵詞:溫度
寬覆蓋 20萬余人享受“雙創”成果
“黨和政府的心里裝著百姓,百姓的心里就會記住他們。”退休干部李恩甫動情地說,海口市委市政府有著敏銳的戰略眼光和溫暖的為民情懷,作為海口市民,感到幸福和自豪。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孫新陽親手植下了三角梅,并為廣場命名;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立文、原主任陳宏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袁光平多次到現場指導建設工作;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方中里坐鎮指揮,直至廣場開園。
海墾街道辦主任陳運杰說,雙創廣場能夠順利建成開園得益于各級領導的重視,得益于各單位的支持以及建設者的辛勤付出。“我要感謝大家,附近居住的20多萬名群眾也感謝大家,但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多到無法統計。”
“工人沒有一天停工,有時候干通宵,有時候帶病堅持工作。”工程隊經理周為興介紹,春節前,海南遇到了四十一年不遇的寒冷天氣,冒著嚴寒,冒著凍雨,工人們穿著兩層雨衣加班加點工作。許多人生病了,上午打點滴,下午接著干,“我們雖然很辛苦,但我們也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 周為興說。
“親人般的溫暖”來自于附近的群眾。“有人給我們送姜湯,有人給我們送盒飯,雖然天很冷,但心里是熱的。”工地管道工人呂雙清說。
鑼鼓敲起來,舞蹈跳起來,歌兒唱起來,在現如今的雙創廣場上,老年人跳舞健身、年輕人打場籃球、孩子們有些溜冰、有些嬉戲……“我們已成立了一支12個人的管理隊伍,包括聯防、城管、環衛、園林等多個部門,大家群策群力,努力把雙創廣場管理好。”龍華區委書記符革表示,今后龍華區不僅要做好廣場的管理工作,還將組織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讓大家參與其中,真正體現“雙創”的為民、惠民。
海口網2月28日訊
?
相關鏈接:
雙創活力促中關村高新企業去年收入突破4萬億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