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外兩家知名藝術機構聯合發布 《2015年度全球藝術市場報告》,數據表明,2015年全球純藝術類市場的交易額為160億美元,同比2014年下滑11%。盡管略顯“頹勢”,但是全球藝術市場也出現了耐人尋味的現象: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拍賣紀錄,不再緣于億萬富翁的投資沖動,而是涉及一套完善的經濟戰略。業內人士將這一現象歸因于全球私人博物館的崛起。大批私人博物館正在全球搜羅藏品,將藝術投資變成一種“規模經濟”。
全球每年新增逾700家博物館
報告披露,美國藝術市場憑借在紐約實現的多場天價專拍,以38%的市場份額獨占鰲頭。而在太平洋的另一邊,中國藝術市場走下此前坐了5年的頭把交椅,以30%的市場份額退居第二。
有意思的是,不少有實力的買家都相繼發展博物館的產業鏈。近年來,每年全球新增超過700家博物館。有學者計算,2000年至2014年間所造的博物館數量要比整個19世紀和20世紀的建館數總和還多。該行業使博物館藏品供不應求,成為促使藝術市場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無論是高更、莫迪里阿尼,還是梵高的杰作,都是博物館檔次和參觀人次的保證。每一家博物館都需要屬于自己的“蒙娜麗莎”來證明自身價值。正因名師杰作被買家購藏旨在展覽展示,不大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重新出現在拍賣市場上,它們往往能夠創造出爆炸式的天價。
全球18%藝術交易份額來自10位藝術家
報告顯示,2015年超過30億美元的成交額歸功于10位藝術家創下的優異成績。這意味著他們包攬了全球藝術市場上超過18%的份額。而這10位藝術家各自的成交價也一路水漲船高,最終十大拍賣紀錄總額同比2014年高出了5億美元。畢加索、莫迪里阿尼、賈科梅蒂、托姆布雷、芳塔納和利希滕斯坦的拍品紀錄都再創新高。張大千和齊白石則分列榜單第12名和第13名。
2015年全球藝術市場“最貴”的10位藝術家均為發起現代藝術及戰后藝術革命的歐美男性藝術家。畢加索以6.5億美元的總成交金額超越了2014年市場領軍者沃霍爾,重新奪回全球最炙手可熱藝術家的寶座。其中創下1.793億美元的天價之作便是藝術家于1955年創作的油畫作品 《阿爾及爾的女人》。從2000年起至今,畢加索作品溢價高達177%,其中近10年來上漲了95%。沃霍爾以5.23億美元的總成交金額屈居亞軍,2015年其最佳拍賣成績來自《彩色的蒙娜麗莎》 創下的5610萬美元。位列第三的是莫奈。2015年,這位藝術大師僅36件拍品就產生了3.38億美元的總成交金額,其中12件成交價超過1000萬美元,《睡蓮》 更是一舉拍出5400萬美元。
?
?
相關鏈接:
毛骨悚然!世界上最恐怖的博物館 重口味到變態 請酌情欣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