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見習記者?丁平
1月16日,第二次“老街講壇”在海口騎樓老街開講,遠道而來的西班牙巴塞羅那建筑師LLUIS?BRAVO?FARRé(中文名:路易斯)、MONSTERRAT?BIGAS?VIDAL(中文名:夢思),原建設部總規劃師陳為邦教授、清華大學金笠銘教授、重慶大學黃天其教授等建筑界、文藝界的專家學者會聚一堂闡述他們心目中的建筑設計與文化的關系。
上午,專家和建筑師們來到騎樓老街參觀,一座座古老的騎樓撞入專家們的視線。建筑是凝固的音樂,也是沉淀的歷史。暢玩于古樸的騎樓老街,專家學者們親身感受海口的文化古韻,“騎樓建筑反映了海口的歷史和發展變遷,?她讓時光變得有力量。這里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在這里可以讀懂海口。”
“老街講壇”現場,與會者認為,在“保護建筑遺產”已成為共識的今天,騎樓老街已不是要不要重視的問題,而是重視之后如何更好地保護好騎樓的問題。
西班牙巴塞羅那著名建筑設計師夢思說,保護騎樓老街一定要延續海口市的歷史發展脈絡,將文化、藝術等元素與老街建筑相結合,重在保護構成街區外觀的歷史環境要素,保護能夠反映該地段特色風貌的整體空間尺度,延續城市的歷史發展脈絡才是關鍵。城市保護不僅是建筑師的事情,也是藝術家、文化人、學者的共同事情。在他看來,一個優秀的文化建筑,應該是文化性、實用性與經濟性的完美結合,既要看得見文化,也要看得見市場。
在這方面,南京市有例可鑒。南京市成立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既有老城保護的民間志愿者,還有文保、歷史、規劃、宗教、生態等多個領域的省內外專家。城市保護范圍內的建設項目選址和工程設計方案,所有歷史建筑的拆除、遷移或翻建都必須經專家委員會論證,并向社會公開。動歷史建筑,專家可一票否決。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師金笠銘教授結合國內外成功歷史建筑保護案例指出,騎樓老街的保護不是保存重建,而是激活,賦予騎樓以時代活力,“看到騎樓老街的修繕成果,我對這種‘做精做細’的保護非常贊同。”海口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陳運山說,“高大上”不應是騎樓老街改造的目標,保護騎樓老街應讓每一位社會公眾能都知曉、參與。今年初開辟的“老街講壇”作為海口老街第一個民間文化講壇,可以把它作為一個樞紐,讓外界了解海口文化、讓海內外文化走進海口,這樣海口騎樓老街保護事業才能有更好、更長遠發展。
騎樓保護始終繞不開如何開發這一難題。“建筑是骨架,業態是肉體,資本是血液,文化是靈魂。”在現代化進程中,這種可循環發展的古建筑開發理念如何實現?
原建設部總規劃師陳為邦教授認為,每到冬天,北方城市常被“霾伏”,很多人想到海南,然而,海南不光有好氣候、好沙灘,海南還有文化,如果說建筑是老街的“體”,文化就是老街的“魂”,要以文化產業發展讓老街“動起來”。陳為邦直言不諱,“騎樓街區的交通網絡滯后于城市發展,部分騎樓建筑還存在消防隱患。”
在文化注入方面,目前騎樓老街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海口市騎樓辦副主任趙愛華則說,目前騎樓老街正在做業態調整工作,將原先的古老建筑轉變為休閑業態,正在引進帶有某種特殊的社會印記和文化氛圍的時尚,包括會展、藝術、博物館、酒吧、咖啡等。2016年春節前后,大批旅游文化新業態將形成一個高峰,許多老字號陸續進駐老街,多個旅游文化展示館將陸續開展,多個演出活動也將陸續開放。
“現在騎樓老街的新業態還沒有調整完,生意季節性波動很大”,談到騎樓老街未來走向,藝術家劉運良認為,老街可以進行合理的旅游化改造,比如騎樓老街一樓的門面很貴,而二樓、三樓卻長期閑置,可以把二樓、三樓打造成畫家的畫室;再比如,可以在老街多增加點座椅、遮陽傘等。他認為,作為海口城市靈魂的海口騎樓老街,政府再怎么加大保護和宣傳力度都不為過,他也期待著海口騎樓美好的明天更早到來。
一場中外建筑師與藝術家的思想交流與碰撞,讓這個剛剛誕生的民間講壇洋溢著濃郁的學術氛圍。建筑與文化藝術從來就密不可分,對于騎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更是如此。
?
?
相關鏈接:
海口市環衛局穩步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建筑工踩空鋼筋貫穿臀部 那些被鋼筋深深傷害過的屁股都是工作惹的禍:澳礦工和建筑工人等職業最易超重?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