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即獨生子女死亡或傷殘的家庭)(以下簡稱:特殊家庭)的遭遇,受到多方關注,而這些特殊家庭引發的一系列溫情故事,頻頻戳中網民“淚點”。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日前,青海等多省區,通過多種方式,加大了對特殊家庭的扶助關懷力度。
2月末,中國內地網絡一則消息指出,“同學不幸離世已有5年多的時間,同學母親一直堅持不斷地在兒子的QQ空間留言板上留言,很多留言都寫自凌晨時分。”
2日下午,青海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王虎介紹說,從今年起,青海統籌城鄉并提高扶助標準,對于女方年滿49周歲的獨生子女死亡、傷殘父母,扶助金標準提至每人每年8000元和6000元(人民幣,下同),對于獨生子女死亡家庭的父母,每人一次性給予5000元撫慰金。
在2008年中國官方制定特殊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后,2014年和2015年,中國多地陸續提高扶助標準。內蒙古、遼寧沈陽等地也宣布今年將提高標準。
去年9月,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賈小社區的5戶“失獨家庭”,在林間小道爬山競賽。當時,該社區負責人袁建軍介紹,該社區有10余個“失獨家庭”,前來爬山的都是精神狀態比較好的,“更多的還沉浸在喪子之痛中,不愿與人交流,很多‘失獨’老年夫妻,對今后的養老問題表現出深深憂慮。”
對于特殊家庭父母養老憂慮,王虎介紹,青海針對不同情況的失獨老人,將通過納入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范圍、安排入住養老機構、確定贍養人等方式做好養老保障。浙江官方也表示,符合條件者,可由指定公辦養老機構安排和接收。
此外,青海對特殊家庭父母,提供取環、輸卵(精)管復通手術、醫療救助、免費體檢、納入巡診重點范圍等醫療服務。廣西符合相關條件的特殊家庭,可獲得包括生育指導、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技術方面的服務。河南、陜西確定就醫定點醫院,發放“方便就醫卡”。
“‘失獨’事件發生后的頭三個月是重要的心理干預節點,這時父母更封閉,不愿讓人打擾,喜歡獨處。”青海省心理咨詢研究中心理咨詢師衛燕慶說,對于特殊家庭的精神慰藉其實更重要,“專業心理咨詢或孩子的玩伴的慰藉或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015年年中,網絡報道的安徽合肥“高中好友因病去世,生前7位好友照顧母親11年”這件“替朋友盡孝”的“暖新聞”,似乎成為“精神扶助”的“典范”。無獨有偶,日前,陜西咸陽李女士的故事,再次戳中網民“淚點”,自兩年前李女士的兒子離世后,兒子生前同事和朋友,平日不僅送來生活用品,陪著嘮家常,過年還提著年夜飯來陪李女士兩口過除夕,有時還帶著外出旅游、吃大餐,李女士說,“現在這20個孩子就是我的兒女。”
“做好特殊家庭扶助關懷,是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維護計劃生育家庭合法權益的重要內容。”王虎評價道。(完)
?
?
相關鏈接:
上海計生新規:婚假、陪產假增至10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