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區環保局工作人員察看黑龍潭水質
渾水潭恢復渾濁
3月3日,黑龍潭公園游人如織,不少市民在清渾兩潭邊拍照觀賞,潭中的魚兒們則圍聚在岸邊,爭先恐后搶奪游人們的喂食。記者在現場看到,在經過短暫幾天的“換臉”后,目前清渾兩潭又逐漸回歸正常,清水潭清澈可見游魚,渾水潭渾濁難辨水下情況。
盡管清渾兩潭“換臉”現象已經在過去幾年內多次上演,這次“變臉”卻仍然引起了眾多市民的熱議。大多數市民都對此前專家提出的“地質構造活動導致”表示贊同,但由于一直沒有準確定論,也有部分市民質疑。“換臉”是否會與周邊建筑工地和工業企業污水排放有關?針對市民的這一質疑,盤龍區環保局高度重視,并于3日派出多個專業小組,開展水質監測、拉網排查等工作,開始“揭秘行動”。
清渾兩潭“換臉” 現已逐步恢復正常
黑龍潭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益州郡滇池縣西北有黑水祠,是黑龍潭最早的記錄。距今已有2322年歷史,也是云南第一名勝古跡。唐宋以來,昆明地區的老百姓就到黑龍潭祭祀求雨。明初,黔國公沐氏在此大興土木,將龍神祠改名為黑龍宮,整個龍泉觀初具規模。因為傳說云南龍王黑龍的龍宮就在此,這里的潭水又終年不會枯竭,故后稱“黑龍潭”。
多年來,昆明黑龍潭公園里始終有一道非常奇怪景觀:黑龍潭里有一個清水塘和一個渾水塘,兩個水潭形如一對孿生兄弟,雖然相互連接在一起,但是兩潭湖水卻一清一濁。近幾年來,黑龍潭清渾兩潭“換臉”的現象時有發生,有時只是單個潭發生“變臉”,偶爾也會出現兩潭“換臉”的現象,且多發生在3月和8月。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07年至今,有記載的“換臉”現象就發生了7次。
今年2月29日,神奇的清水潭開始再次變渾,而渾水潭則漸漸變清,大約就在四五個小時之間,兩水潭就玩了一次美麗的“換臉”。黑龍潭公園主任陳越介紹,這一次“換臉”發生在29日13時30分前后,他巡查時發現清水潭水位明顯下降約30公分左右,潭中心偏北位置涌上一股濁水,當天下午盡管水位有所回升,但清水塘逐漸變渾,渾水潭則逐步變清。
這幾日每天都有很多市民特意來看“換臉”,市民張女士就是其中一員,“今天特意帶著孫子來,想一睹‘換臉’這一奇觀。太神奇了!就像潭水在玩川劇變臉一樣,不過今天兩個潭看起來已經快恢復正常啦。”
“現在已經恢復了五六成。”陳越說,今天清渾兩潭已經漸漸恢復正常。記者在現場看到,清水潭的水雖然還有些渾,但比起前兩天,已經能夠看到魚群在水中暢游的身影了,而在渾水潭中,雖然仍能看到魚群,但已經較難看清水下情況。
專家學者探討黑龍潭為何頻頻“變臉”
近年來,清、渾水潭卻不定期發生“變臉”現象,清水潭變渾,渾水潭變清,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專家認為是季節性和地質變化原因,也有學者認為是人為因素影響,“變臉”原因至今未明確。
針對今年2月29日,清水潭和渾水潭在四五個小時之間玩了一次美麗的“換臉”。昆明市水利局水政資源處一位負責人解釋,兩潭水雖然相連在一起,但兩股泉水卻是不同的。黑龍潭所處地區是一片熔巖地區,地下水流的通道很多、水流也很復雜。渾水的產生主要是有一股水流經一個沙礫層,形成了褐色的水流,由于水流進入渾水潭后也是處于不斷地流動中,因此潭水就一直表現為渾水。而渾水變成黑色時,是因為地殼活動時,水流將地殼活動時地層深處產生的一些黑色物質帶了出來,所以水變成了黑色。
云南大學資源環境與地球科學院副院長談樹成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渾水、黑水、清水的產生均與地質構造有關,泉水經過不同地層時,會形成不同的水,當地質構造運動激烈時,流出的泉水就會變成黑水或渾水,而地質構造運動不激烈時,流出的就是清泉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