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章丘大蔥不“抱團”,給了販子“可趁之機”
記者從章丘市農業局了解到,章丘大蔥收刨后不易儲存,是銷售面臨的一大硬傷,正因如此才給了販子可趁之機。一位蔥農身上的故事讓人有些心酸,他說,販子瞅準他們“拖不起”的心理,壓價收了再高價賣,大伙也沒有辦法。“2014年,我們這種蔥的太多了,大蔥3毛錢都沒人要。沒有收蔥的來拉,本地賣不值錢,自己往外拉成本又太高,我又氣又傷心,直接用拖拉機把蔥推在地里了……”
記者了解到,2015年是章丘大蔥實行目標價格保險的第一個年頭。在今年1月25日,章丘大蔥初始交易價格監測完畢,確定初始交易價格為每斤1.027元,比目標價格每斤1.09元低0.063元,所以保險公司賠給章丘蔥農390萬元。這也證明,“向錢蔥”并非蔥農亂抬價。
然而,蔥農獲賠這件事,也從側面反映出章丘大蔥的確存在銷路不暢的問題。章丘市大蔥產業辦公室主任胡延萍分析說,章丘大蔥只在初冬季節集中上市,價格受市場和天氣影響太大,幾乎沒有自我調控的能力,造成了章丘大蔥叫座不叫好,蔥農沒有理想的收入。究其根本,是因為章丘暫時沒有一家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帶動大蔥產業化發展,章丘大蔥沒有精深加工,大部分合作社和個人經營還像小作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在這種情況下,大蔥產銷環節缺乏抱團,外銷不暢,便給了販子“推手”的機會。
未來發展:
政府將力推“互聯網+大蔥”,省去中間環節直接配送
提起章丘大蔥,全國都豎大拇指,它是名副其實的“蔥王”。然而,大蔥和所有農產品一樣,都面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問題。如何實現大蔥的產業化發展,讓農戶和市民雙方受益,章丘市政府動了不少腦筋。
日前,章丘市剛剛出臺了《關于加快章丘大蔥產業發展的意見》。針對章丘大蔥存在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問題,今年開始重點推進規模化發展。以繡惠、棗園、龍山、寧家埠四個產蔥鎮街為重點,將積極推進土地流轉,推動章丘大蔥發展“大戶型”,實現連片規模種植。同時,將推進標準化生產,各鎮街大蔥基地建立電子生產檔案,明確大蔥生產地塊、投入品使用、銷售方向以及生產責任人等基本情況。
如今,許多農產品正在“觸網”轉型,章丘大蔥也不例外。胡延萍說,其實章丘大蔥的產業發展之路,最根本的就是一個“銷”字。實現生產者到消費者的無縫對接,發展電子商務和農超直供,構建“地頭—餐桌”信息樞紐,才能實現章丘大蔥的“優質優價”原產地直供。
目前,章丘已建立起“百農匯”電商平臺,也是全國第一家由政府搭建的電商平臺。下一步,章丘市政府將力推“互聯網+大蔥”模式,實現百農匯商城、網上旗艦店、線下體驗店三位一體的新模式。這樣不僅方便蔥農賣蔥,也省去中間環節直接給市民配送。未來,以大蔥為切入點,將不斷發揮電商對濟南農業的“革命式”促進作用。
蔥農呼聲:
“我們要成立大蔥協會,聯合起來抵抗販子壓價!”
章丘繡惠種蔥大戶趙振剛(左)在檢查大棚蔥的情況。他盼望能成立大蔥協會,來對抗蔥販子的壓價。(記者 王宗陽 攝)
在采訪中,多位蔥農懇求大眾網記者,能幫刊登幾句“心里話”。他們說,這幾年章丘大蔥的發展,讓許多蔥農傷了心。大蔥和許多農產品一樣,還處在零散經營狀態下。比如,今年蔥賣的好,許多人明年就齊刷刷地跟風,然后供大于求,大家伙自然就賠了。后年,種蔥的一下少了,大伙又開始后悔,過一年再一塊種……這正是許多農產品正面臨的惡性循環。
不少蔥農指出,現在章丘大蔥缺的就是蔥農的“抱團”。當今時代,只有產業化的農業才能賺錢,“小作坊”行不通了。因此,蔥農們從去年開始就呼吁成立大蔥協會,希望公開透明地定下大蔥批發價,對抗販子的惡性壓價。另外,他們還盼望著政府部門能牽頭,制定明確的章丘大蔥分級標準,避免好蔥與孬蔥一起陷入價格泥潭。只有這樣,大蔥才能產業化發展,實現“叫好又叫座”。
“以后,希望我們蔥農能團結起來,一塊找銷路。如果能直接賣到市場超市,俺們和市民都得實惠,我們憑啥再賣給販子?”
?
?
?
相關鏈接:
愛狗人士舉報狗肉販子 車玻璃被砸碎疑遭報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