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領域一批創新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第三代核電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國產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對我國發展取得的成就,全國各族人民倍感振奮和自豪”。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的名字。(3月5日人民網 )
一位科學家的名字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在以前極其少見。毫無疑問,這絕不僅僅是對屠呦呦本人取得成就的褒獎和贊譽,更是對我國整個科技界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和認可。翻閱2015年的日歷,我國科技界所取得的一個個成就催人奮進、令人鼓舞,極大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奮了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和斗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凝聚著力量。屠呦呦能獲得令無數科學家仰慕和向往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無疑標注了我國科學技術事業所達到的新高度。
結合時代背景,細細品讀報告中這段文字,不難發現屠呦呦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飽含著深意。
一則,這是一種特殊的褒獎。屠呦呦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而其背后則飽含著其本人和科學團隊的艱苦付出與努力。正是其辛勤付出,才為國家、為民族帶來了榮耀。對此,黨和國家感謝她及她的團隊,人民感謝她和她的團隊。在萬眾矚目中,在政府報告中將其名字凸現出來,其實就是代表黨和國家及人民對其表示感謝。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是一種高規格褒獎。
再則,這是一種鮮明的態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真理。科教興國、科技強國這是我們國家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要實現興國、強國的目標,顯然少不了無數科學家的付出。而有付出就有回報也是黨和國家一貫的鮮明態度。只要付出了,黨和國家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從這個角度講,這正表明了黨和國家在尊重科學、尊重科學家上所表明的鮮明態度。
三則,這是一種激勵和鞭策。目前,我們正在進行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前進路上困難重重,要克服這些困難,需要方方面面為之努力。屠呦呦不畏艱難險阻,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不僅是科學界的一筆寶貴財富,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將其名字在政府報告中提出來,無論是對科學界還是對各行各業而言,都是一種極大激勵和鞭策,激勵和鞭策人們,不畏艱難、勇于挑戰,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當然,屠呦呦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深意還遠不止這些,只要我們用心品讀,就能悟出更多的含義。可以肯定的是,這一細節所帶來的正導向力量是無窮的,必將引起一連串的“化學反應”,釋放出更加強大的正能來。
?
?
相關鏈接:
屠呦呦等五位著名科學家獲得小行星永久命名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3月22日開幕 屠呦呦確定參加屠呦呦研究成果24年后申請新藥 目前已提交待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