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嚴耕接收中國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生態與環境和資源具有“一體兩用”的關系,“一體兩用論”系統的闡述了生態與環境、資源的關系,既:包括人類在內、以生態系統形勢存在的“體”,環境和資源是生態系統被人類使用而產生的兩種基本功能。當下人類面臨生態危機,是人對資源、環境的利用不當造成的。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鍵是要“強體善用”,擺正生態之本體地位,強健生態之體,改善資源、環境的使用方式、促進協調發展。
中國既面臨著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也存在的環境質量和協調均由待提高的共性難題,又面臨著經濟社會發展速度與生態環境質量尖銳沖突的個性挑戰。借鑒他國經驗,走出有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道路,將是中國創造歷史的最新機遇。
具體到省份層面,各省份生態建設水平差異仍然顯著。總體規劃上可分為六大建設類型:當前,東部沿海借助社會經濟發展的雄厚實力,有望走向均衡發展;華北、西北和華中等中北部地區則使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提升潛力最大的區域,亟待崛起。
從發展態勢來看,全國上下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生態文明建設并沒有立竿見影,自然生態活力恢復進展緩慢,生態保護隱憂重重,環境污染問題已經進入集中爆發期。因此,樹立生態立國理念已經刻不容緩。生態立國與兩型社會建設應相配合:一方面,要強體固基,強化生態建設保護;另一方面,要將削減污染物排放與擴大環境容量并重,以改善當今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針對資源的優化利用與環境的治理改善,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應齊抓并舉,全部鋪開。因此,還需要加強區域間的聯動協作,加強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助力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創造新的世界奇跡。
?
?
?
相關鏈接:
補強綠色發展法治體系的生態短板?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