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沒有看過甚至聽說過《太陽的后裔》,那你一定是OUT了!
2月24日,以中韓首次同步周播方式上線的《太陽的后裔》,在網絡平臺上才播了四集,話題量已經接近20億,收視點擊數也不斷刷出新紀錄。
隨著鳥叔和騎馬舞的全球風靡、《來自星星的你》的熱播、越來越多的韓國歌手走上世界流行音樂的舞臺……韓流掀起了新一輪熱潮。如果說第一波韓流只是席卷亞洲,現在的韓流不僅熱度持續不退,而且已經波及全球。近年來的中國赴韓國旅游熱與韓國服飾、化妝品等在中國的熱銷,無不與此相關。據《人民日報》報道,2015年中國游客平均在韓消費2170美元,共為韓國經濟貢獻了220億美元,占該國GDP的2.6%。
為何韓流會后勁十足,具有持續活力?僅從韓劇的流行來看,不難分析其原因。韓劇的工業化制作模式早已為大家所熟知,制作精良當然是文化產品傳播的基礎,故事邊拍邊播,觀眾全程參與,保證了劇集的質量,而高度市場化的運作方式,使得韓劇可以根據不同市場需求,不斷開發出新的內容與營銷模式。主角,觀眾看膩了富二代與灰姑娘,霸道總裁與鄰家小妹,沒問題,外星人,聯合國特種兵,夠神秘與誘惑了吧。情節,只能說現在劇中早就不流行姑娘得白血病了。劇情拖沓,那就加快節奏。韓國市場不夠大,那就仔細研究一下他國的政策,讓韓劇“走出去”。《太陽的后裔》就是根據中國影視劇的管理規定,不僅改變原有的邊拍邊播模式,推遲在韓國上映的時間,等全部制作完畢,通過必要手續后,中韓兩國同時播出。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地升級內容與營銷方式,正是韓劇不斷突破持續吸粉的重要原因。
“韓流”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98年,在遭遇亞洲金融危機嚴重打擊的背景下,韓國提出了“文化立國”戰略,有意將文化產業作為發展韓國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不僅出臺了各種有針對性支撐文化發展的政策,還成立了韓國文化振興院,為文化企業“走出去”提供對口服務。過去十多年來,韓國文化產業爆發式成長,韓國文化產品輸出到世界各地。韓國有調查顯示,一半以上韓國企業的銷售額,都受到“韓流”在世界范圍內走紅帶來的有利影響。
在《太陽的后裔》的追劇潮下,審視和揣摩韓流洶涌的原因,借鑒韓國文化娛樂工業發展的經驗,對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
?
相關鏈接:
《太陽的后裔》人工呼吸不規范?第3次Kiss!《太陽的后裔》雙宋異國忘情擁吻《太陽的后裔》播6集熱度已爆表 收視超《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