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 題:中國兩會 世界關注——來自兩會新聞中心的觀察
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十三五”開局之年,3200多名中外記者參加兩會報道,其中外國記者超過千人,分別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234家媒體。
“聚光燈”下的中國兩會,一舉一動牽動世界神經。而透過記者在兩會新聞中心捕捉到幾個與外國記者有關的小故事,細微之處向世界展現了一個更加透明、開放、自信的中國。
“兩千多份報告一搶而空” 中國藍圖吸引世界目光
未來五年對中國乃至世界有多重要?看看各個國家和地區派出的龐大采訪陣容就知道了。
“今年日本記者人數從去年200人增至272人;英國記者人數從去年50多人增到115人;美國媒體依然派出約200人的采訪陣容;法國、德國媒體人數都超過了50人……”兩會新聞中心外國記者組組長唐銳對記者說。
除了接待記者,新聞中心一項重要任務是為媒體發放會議文件。每年3月5日全國人代會開幕前,新聞中心工作人員都會在大會堂二樓南側區為外國記者發放多語種版政府工作報告等文件。
“今年我們準備了包括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文、西文、韓語、日文、德文等9個語種的政府工作報告。8點整,資料發放準時開始,2000多份很快被一搶而空。”當天一早就在大會堂忙碌的外國記者組工作人員勵建平說,讓她想不到的是,最先告罄的報告竟是中文版,“說明外國‘老記’看中文原版的能力提高了”。
記者了解到,與往年相比,今年外國記者還會得到一份特別為他們印制的政府工作報告英文版摘要。
“人代會開幕前,不少外國記者提出政府工作報告篇幅長、信息量大,很難快速抓住要點。今年大會根據他們的需求連夜趕制出英文版的報告摘要。從效果看,很受外國記者歡迎。”兩會新聞中心一位負責人介紹。
俄羅斯塔斯社記者阿列克謝表示,兩會幫助他更好了解中國的“十三五”規劃。“未來五年中國政府將會有哪些主要任務,如何進行經濟改革,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也是我最關注的。”
“沒想到在線申請這么快成功” 開放的中國更加坦誠
13日下午,路透社和彭博社兩名記者成功通過在線申請采訪到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等全國人大代表。“沒想到在線申請這么快成功。”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記者說。
為方便外國記者采訪,兩會新聞中心開設專門網絡申請采訪通道。記者在線提交采訪申請后,無論是否聯系成功都會及時向記者反饋,快的時候2到3天就能安排采訪。
有效保障外媒的采訪機會在兩會期間處處得到體現。今年新聞發布會和記者會上,路透社、彭博社、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外國媒體多次獲得提問機會。事實上,無論在“部長通道”、“兩會記者會”還是代表團組開放日,外國記者忙碌的身影到處可見,針對熱點話題頻頻提問的聲音到處都能聽到。
“今年兩會新聞中心安排很多重量級部長召開記者會,外國記者提出很多采訪需求,我們都積極幫助溝通協調,為他們爭取更多提問機會。”勵建平告訴記者,12日上午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記者會,不僅吸引了英國金融時報駐上海記者“打飛的”來提問,還有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商務官等外交官到場,足見關注度之高。
“除了提供采訪內容上的保障,新聞中心還為外國記者提供通信網絡服務、多語種書籍資料及免費擺渡車等服務。”兩會新聞中心副主任祝壽臣介紹,圖書資料服務臺為外國記者準備了多語種圖書資料,特別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最受記者們歡迎。
“采訪兩會外國記者里的別樣風景線” 向世界展示自信中國
今年兩會上,有一群“組團”參會的外國記者格外引人注目。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和全國人代會發言人傅瑩的新聞發布會,以及外交部長王毅的記者會上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齊刷刷坐在一起格外搶眼。
據兩會新聞中心介紹,他們分別來自中非新聞交流中心和中國南亞新聞交流中心,包括20名非洲媒體記者和7名南亞媒體記者,他們是“采訪兩會外國記者里的別樣風景線”。
“二孩政策全面實施后,如何看待人口增多與失業壓力并存問題?”——3月2日的全國政協新聞發布會上,尼日利亞《太陽報》主編艾肯·伊墨武向王國慶拋出了這一問題。
“能有機會在中國兩會上提問非常高興。”伊墨武告訴記者,他于今年2月24日到達北京參加為期10個月的中非新聞交流項目,沒想到參加中國兩會報道也成為項目交流的一部分。“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這幾天我寫了很多關于中國經濟發展以及司法改革的報道。”
贊比亞《每日郵報》記者薩卡拉表示,非常高興發現中國政府在兩會期間介紹的經濟政策中涉及到了非洲。“這些著力實現共贏的政策措施非常鼓舞人心,一定會進一步促進中非雙方的互利合作。”
傳遞聲音,消除誤解——這是兩會新聞中心的兩大主題。兩會平臺讓“中國聲音”通過全球媒體的鏡頭和話筒傳遍世界,也讓世界看到一個更真實、開放和自信的現代中國。
?
相關鏈接:
補短板 破瓶頸 謀長遠——兩會內外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農村圖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