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3月17日報道,原題:中國可從19世紀的美國 學到什么 中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向常速,引發各種比較,最多的是與日本相提并論,唱衰中國的人甚至預言會出現蘇聯式解體。然而,還有另一個不太顯眼的比較對象:19世紀晚期的美國。
這種類比是合理的,當時內戰后的美國處在一個經濟快速變遷的時代,動力是大規模投資、技術進步和人口移居城市。其間美國經歷高低起伏,但最終成長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未來中國想要斬獲的頭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經濟學家任永力認為,從相對別國的優勢和速度、迄今如何影響世界來看,中國的崛起都堪比當初的美國:生活水平高漲,大興土木創造就業,私營企業有充裕的廉價勞動力——美國當初靠的是數百萬移民;中國靠的是龐大的農村人口。美國當時修建新鐵路,推動了西部定居和發展,中國在過去20年中建設了世界最大高鐵網。
中國的經濟規模太大了,不能像日韓那樣單靠國外需求作為主要增長驅動力。同美國一樣,中國須依靠內需走更平衡的發展之路。為了經濟轉型和消除過剩產能,中國計劃關閉煤炭和鋼鐵廠并把工人轉入生產效率更高的新領域。經濟學家亞歷克斯·沃爾夫說,這與美國發展早期其經濟所經歷的成長之痛相似,“當初美政府政策幫助緩和了轉型的劇烈程度,這正是北京現在做的。”投資策略師安迪·羅斯曼說,就像美國當初,中國剛剛結束了一場同樣壯觀但不可重復的經濟轉變。(作者恩達·柯倫,喬恒譯)
?
?
?
相關鏈接:
美國宣布對朝鮮實施新制裁 凍結勞動黨資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