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面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并作為工作重點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這些任務怎樣完成?記者帶著老百姓的問題,請各級官員和專家學者“答題”。
去產能:如何避免下崗潮?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著力化解過剩產能和降本增效。
產能過剩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頑疾,去產能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如何“破題”?
作為經濟總量名列前茅的省份,江蘇的辦法比較有代表性:主動壓減、市場淘汰、兼并重組。對于“存量產能”,采取專業化發展以提高競爭力,通過技術改造提升轉型空間。
江蘇省經信委主任徐一平說:“我們會鼓勵龍頭企業‘走出去’,特別是沿著‘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國際間合作。”
壓減產能涉及企業債務、職工安置、轉型升級等一系列問題,尤其是職工安置問題,與百姓息息相關,如何處理好這個問題關系社會穩定。
鞍鋼集團公司最近啟動新一輪人力資源優化和分流安置措施,但對擁有在崗職工近16萬人的鞍鋼來說,勞動生產率依然偏低,深入推進人員優化、分流不可避免。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中央財政將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于職工分流安置。鞍鋼集團人力資源部一位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分流措施包括:以內部職工置換勞務用工,在職工申請下對符合條件者發放生活費辦理內退,與職工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和對外輸出職工等。最近,鞍鋼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正在與鞍山市高新區多家大型企業對接,打算組織部分人員前往這些公司上班。
“轉崗分流過程對企業和職工來說都很痛苦,”這位負責人說,但是中央對企業考慮得很周到,地方政府也有不少支持措施,辦法總比困難多,企業有信心走出困境。
黑龍江、山西等地一些干部表示,準備將相關資金繼續激活放大,以獎補資金為基礎,鼓勵更多社會資金投入扶持,并通過創新擔保方式等金融手段配套創業貸款,發揮出扶持資金的最大效果。
去庫存:如何讓房價回歸合理?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因城施策化解房地產庫存。
待售面積太大,去庫存任務重,我國房地產高庫存以及高房價牽動社會各界的神經。今年前兩個月,我國房地產庫存達到了7.39億平方米,同比增速達到了15.7%。
房地產企業旭輝控股總裁林峰表示,土地市場已出現嚴重不均衡的狀態,熱點城市土地市場嚴重過熱,已遠遠超過應有的投資價值,“面粉價”高過“面包價”。“我們近期的策略就是多賣樓,少買地,去庫存。”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為,樓市現在是“冰火兩重天”,要根據城市特點設計具體方案,手段要多樣化。
庫存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當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房價仍在較快上漲時,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寒意十足。
“一些樓盤從四五年前開盤,現在去化還沒有一半。”福建省福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江曉鳴介紹,當地去庫存的主要做法是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房通道。政府原則上將不再新建公租房,保障房將從存量商品房中回購,并加大確保貨幣化安置比例。“下一步我們還將考慮暫停放緩用地出讓,并對農民工購房給予適當優惠。”
福建省省長于偉國說,要把去庫存擺在突出位置,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雙落地,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有效釋放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去杠桿:“我的錢”怎么防風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扎緊制度籠子,整頓規范金融秩序,嚴厲打擊金融詐騙、非法集資和證券期貨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去杠桿是今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防范金融風險至關重要。長期以來,粗放式發展模式使我國企業和地方政府習慣采用加大投入、擴大投資的辦法推動發展,債務高負擔給實體經濟帶來較大壓力。
“去杠桿,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另一方面要降低地方政府債務,壯大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新機制。”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
作為國家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泉州市市長康濤說,今年,該市將加快設立運作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及城市發展、新興產業、集成電路、重整并購等專項子基金,多渠道擴大直接融資比例。
浙商銀行董事長沈仁康認為,從銀行來看,要制定差異化信貸政策,通過債權人委員會,幫助暫時經營困難或市場前景良好的企業渡過難關,盤活沉淀在“僵尸企業”和低效領域的信貸資源。
高杠桿背景下金融市場也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比如非法集資行為多發,甚至披著“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外衣騙走百姓血汗錢。
在河南的一個市,非法集資一度較為嚴重。該市政府負責人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加強監管力度,著力控制非法集資、企業擔保鏈、社會不穩定因素等方面的潛在風險,防止發生系統性或區域性金融風險。還要強化金融服務,提高直接融資比例。
降成本:企業負擔如何減下來?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16年全面實施營改增,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取消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歸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擴大水利建設基金等免征范圍。
“制造業的利潤已經比刀片還薄了!”全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今年兩會政協大會發言中,講出了企業“降成本”的迫切性。
長期以來,我國實體經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成本居高不下,不斷擠占企業的利潤空間。降低企業在人工、稅費、財務、物流、制度交易等多方面的高成本,是今年兩會熱議焦點之一。
5月1日起,一個面向企業更大的減稅“紅包”即將拆開。3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5月1日起,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僅此一項,預計今年就將減輕企業稅負5000多億元。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營改增不僅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并將進一步助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通過簡政放權、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企業也感受到越來越多改革紅利。2015年,各省份共計取消、停征了345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了7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每年可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180億元。今年,行政審批事項將繼續大力削減。其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開展證照分離試點的基礎上,還將砍掉一半證照。
各地降成本的“組合拳”已開始發力。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天津市市長黃興國說,天津推出了第一批降成本的20項措施,通過降稅減費、金融機構分擔、深化改革消化、企業挖潛壓縮等4條途徑,降低企業各種成本,初步測算,全年可為企業減負480億元。
貴州將把降低大工業用電成本作為降低工業企業成本的“牛鼻子”。2016年,貴州將通過降成本,為全省企業減負700億元左右。
“希望把降成本行動落到實處,不能‘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李書福說,要使政策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獲得感。
補短板:百姓錢袋子怎么鼓起來?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
如何補齊扶貧脫貧的短板,讓百姓“錢袋子”鼓起來,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
兩會期間,“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福鼎赤溪村兩委請多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來到村部,對于農民持續增收議題,大家都很關注。
赤溪村第一書記王純華提出破題對策:“我們今年準備在農業產業發展上有所突破,根據我們村的特點,不適宜發展大規模產業,所以我們就鼓勵農戶開展各種形式的農業創業,包括農業觀光采摘園,淡水養殖,還有野菜的種植,還有林下種植等,多渠道拓寬農民創業增收。”
補短板,關鍵是因地制宜,精準脫貧,各地政府各顯其能。
在寧夏固原市市長馬漢成看來,產業發展是貧困地區脫貧的重中之重。固原市正下大力氣扶持特色產業,目前形成了馬鈴薯、蔬菜、肉牛養殖、苗木、中藥材等五大產業帶。
云南開展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助百萬人脫貧。據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邢渭東介紹,今年云南將以農村貧困勞動力為主要對象,全面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扶貧行動”,計劃全年實現轉移就業100萬人。
相關鏈接:
李克強將在博鰲亞洲論壇向世界解讀中國經濟
從世界工廠到全球智造 ——探尋東莞經濟動力轉換的密碼
馬拉松經濟:1公里存10元 仙臺半馬推“跑馬存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