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別讓天才少年毀于父母的瘋狂
    別讓天才少年毀于父母的瘋狂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 時間:2016-03-30 15:27

      在成年之前,孩子的成長需要多方面的影響、培養和誘導,不只是靠天分成長,更不可只在鮮花和掌聲中成長。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傷仲永》的故事常以不同的版本上演,這似乎已成為不少“少年天才”難逃的宿命。不過,有不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依然希望孩子在某方面擁有超凡天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據《中國青年報》最新調查,54.5%的受訪者認為媒體對有天分的少年的報道過于拔高,71.2%的受訪者表示媒體報道有天分的少年應當就事論事,不要給孩子貼標簽,61.5%的受訪者認為家長應該保護好孩子的興趣。

      其實,在某領域擁有天分的少年并不罕見。除了孩子的智商由基因決定外,孩子的心智成長與生活環境密不可分,這也是書香門第多培養出早慧“神童”的道理所在。比如一代鴻儒錢鐘書,在孩童時代就表現出過目不忘的驚人記憶力,因其少年得志難免輕狂,時常口若懸河,任意臧否,其父錢基博訓導他不可恃才傲物,還改其字為“默存”,錢鐘書幸而沒走方仲永的老路。不過,有這等理性和智慧的家長并不多見,這也造成了不少少年天分“半途夭折”。

      “每個少年成名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瘋狂的家長”,這句話雖略偏激,但并非毫無道理。在成年之前,孩子的成長需要多方面的影響、培養和誘導,不只是靠天分成長,更不可只在鮮花和掌聲中成長。曾經遭受挫折,體會過失敗的苦楚,適度的“逆境成長”有利于孩子心智的健康。許多“少年天才”最終成了方仲永,不是因為得到的良好教育太少,或者天分突然消失,而是因為成年后不能適應社會、不能獨自面對復雜的生活局面。事實上,激烈的社會競爭是綜合素質的競爭,而不是在文史、藝術、自然科學等個別領域技能的比拼。在“短板效應”下,他們突出的天賦反而限制了自己全面發展,有人過度迷戀對天賦的依賴,逐漸喪失了適應社會的能力,甚至患上抑郁癥,這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魯迅先生曾講,“現在被罵殺的少,被捧殺的卻多”。“天才少年”古來有之,而能得健康成長又何其難?不要“捧殺”有天分的少年,當是媒體、輿論和教育者理性的態度。一方面,這需要家長對待孩子的天賦時,固然不必刻意打壓,但也不能“揠苗助長”,只縱容孩子發揮天分而不重視對其智慧、人格的綜合培養。另一方面,媒體也不該動輒將“天才”的“高帽子”戴在還未成熟的孩童頭上。盡管“貼標簽、賺噱頭”能制造熱點新聞,引來輿論關注,但或許會給孩子帶來不可估量的“捧殺”傷害。有天分的少年走出“神童光環”,能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天賦與缺點,這或許才能避免更多“天才少年”走向“泯然眾人矣”的悲劇。

    ?

    ?

    相關鏈接:

    【神童駕到】鄧紫棋不再穿皮褲只為非主流帶鹽
    【神童駕到】極品前任那些不得不說的事兒
    【神童駕到】盈盈一握A4腰,然并卵~路有餓死骨

    ?

    (編輯:吳茜)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