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華上幼兒園中班的孩子在幫奶奶搬磚。 本報記者 劉帥 攝
為了能讓10歲的贏慧和4歲的紹辰接受良好的教育,濟南市商河縣曹家村的王玉龍夫婦已經連續(xù)多年在昆山打工,然后每月匯款回來償還商河的房貸。在贏慧奶奶尹傳英的描述中,這套房子寄托著對孫輩的希望,現(xiàn)在一家人的日子雖然艱辛,但一切都很值得。
工地搬磚,每天干十多個小時
3月27日中午,陽光明媚,院子里的一棵柿子樹萌著新芽。商河縣曹家村52歲的尹傳英看著10歲的孫女贏慧和4歲的孫子紹辰在自家的院子里玩耍。贏慧時不時抱起小狗來撫摸,或與弟弟一起與小狗玩耍。對于尹傳英來說,這是難得的清閑時刻。
“孩子爸媽在昆山打工,常年不回家,贏慧1歲半就跟著我,小明(紹辰)7個月就跟著我。他們有時認為我就是媽媽,不是奶奶。”在尹傳英看來,自己也是幸福的,一講起自家在縣城新購買的樓房,她臉上充滿了喜悅。兒子王玉龍購買的房子是三室兩廳兩衛(wèi)的戶型,包括車位在內總價為62萬,其中貸款為30萬。“通過農行貸的款,貸款利率相對較低,打了折,像我們這種農民能通過銀行貸到款,感覺不容易。”尹傳英說。
尹傳英家購買的房子,簽約小學是商河一小,將于今年交房。“曹家村這邊上的是商河三小,質量比商河一小差點,我們買房是希望孫輩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孫女現(xiàn)在文昌實驗小學學習不錯,老師對她特別好,將來可能不換學校了。”對于尹傳英一家而言,購房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能讓贏慧和紹辰接受良好的教育,為此,一家人愿付出所有努力。
贏慧的爺爺每天早晨6點就起床,自己簡單下點面條、加兩個雞蛋,就到附近建筑工地上打工。尹傳英說,老伴做砌磚工,每天都高負荷工作。早晨6點半出門,晚上7點半才回家,中午吃飯和午休時間僅有1個小時。
“他52歲了,有時身體吃不消,肩膀腫痛,腰肌勞損也很嚴重,疼得厲害的時候,就買幾塊錢的止痛藥吃一吃,扛一扛。”記者詢問尹傳英,“不去醫(yī)院嗎?”尹傳英說,“像我們老百姓沒有那么多講究,找個藥店、門診部看一看就可以。”
一旦從昆山回商河,房子就養(yǎng)不起了
高中肄業(yè)的王玉龍2002年左右跑到上海打工,后來轉至江蘇昆山打工,目前在一家公司食堂工作。尹傳英之前還想讓王玉龍回來,但是目前看來王玉龍夫妻倆是回不來了。“因為一旦回商河工作,房子就養(yǎng)不起了。”尹傳英說,王玉龍每個月收入有4000多元,兒媳收入也有4000元,去掉開銷,兩人每年還能剩下五萬多元錢。“如果回商河,兩人收入也就在四五千元左右,房子負擔有些大。”
“我們所有的努力,就是不想讓孫輩像他們父母那樣在外地打工,不像我們這樣勞累。”在尹傳英的描述中,贏慧愛學習,也很懂事。3月27日,記者在尹傳英家中也見到墻上贏慧獲得的六張獎狀。尹傳英告訴記者,是贏慧爺爺給贏慧起的名,“希望她在人生路上能贏,學業(yè)上能有好的進步。”
子女教育被尹傳英一家看得極其重要。就在2014年贏慧上小學前,尹傳英曾經帶著孫女跑到昆山與王玉龍夫婦同住。當時王玉龍打算在昆山購房,讓孩子在昆山接受教育,但當時昆山的房價高達7000元一平。
“兒子打算在昆山購買農村的小產權房,但是無法落戶,贏慧只能上打工子弟學校,有的房主說可以通過他們的戶口上,但我感覺不現(xiàn)實,主動權也不掌握在我們手上。”尹傳英說,經過半年考察,他們還是決定讓贏慧在商河上學。
“感覺教育質量不如家里好,怕的是贏慧一旦在昆山學習不好,又經不起大城市的誘惑,無法再適應商河的生活,對于她的人生也不利。”尹傳英說。就這樣,2014年,尹傳英帶著贏慧和紹辰回到商河,贏慧進入文昌實驗小學讀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