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奠自己的祖先是擺在第首位的,國家近幾年還為此設定了一個小長假。人們為了祭奠祖先也是做足了準備,街邊的小店出售著許多傳統的祭祀用品。但在這幾年,祭品中出現了“美元”、“車子”、“房子”還有“美女”,令人詫異的是,這些祭品銷售得異常火爆。在墓區內,車水馬龍,人頭攢動,大人小孩手里都拿著五花八門的祭祀品,但是這些人來去匆匆,就像完成一件任務一樣,僅簡單地把祭祀品放在祖先的墓地,便又驅車離開了。
清明掃墓,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當中有著豐富的內涵。祭祀先人是通過感知先人的善行去感恩先人,并且不斷激勵自己奮發圖強,厚積薄發。而現在,很少有人去領悟其中的深意,儼然成為一種表面的東西。
前些年,中央電視臺持續關注家風、孝道等關于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報道。家的定義是有無限底蘊的,清明掃墓無疑是傳承的重要時機。全家人趁著這個時機,談一談先人拼搏奮進的故事,思索在平時日子的種種行為,反思自身,并結合實際好好地認識以后的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繼續傳遞一份正能量。
所以,不要將祭祀只簡單與燒香、擺放祭品劃等號,祭祀是莊嚴的,這更應該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傳承。清明節讓我們自身反省,讓我們學會感恩當下,珍惜眼前,讓我們在先人的精神感知下,為未來的康莊大道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