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裁判在場上認真執法
重慶市足協主辦的2016年二級裁判培訓班近日在重慶奧體中心結束,“這一屆培訓班有80名學員,我們今年爭取再開一屆。”負責相關工作的鄒渝向記者介紹了在重慶足協注冊的裁判情況,“一共有中超助理裁判2名,中甲裁判4名,中乙4人,預備國家級男女裁判共10多人,被中國足協征調參加U系列比賽的有20 多人。二級裁判人數有400人以上,數量不少,但達到中等以上水平的不多。”
鄒渝說:“從二級裁判開始,到國家級裁判,按照流程至少需要6年。成為國家級裁判后,能不能擔任中超裁判,還得看個人的努力。”誰會想到,要成為一名中超裁判有這么難。
金京元是重慶文理學院老師,他來自延吉,曾經是延邊隊后衛,畢業于北京體育大學,是重慶足協注冊裁判。
金京元年齡不大,經驗卻比較豐富。“2007年到現在,我在大學生聯賽、中學生聯賽、中國足協U系列比賽、乙級聯賽、甲級聯賽擔任過裁判。去年執法4場中甲,足協杯2場,乙級聯賽3場。”
金京元告訴記者,自己還曾因經驗不足,比賽中被球迷、球員罵過。“2013年,我當時年紀小,又是吹職業比賽第一年,經驗不夠,在一些判罰上比較死板,導致場上隊員和觀眾對我不滿。甚至有球迷打電話來罵我,甚至還找到我的家人,當時對我打擊挺大的。”
帥氣的金京元現在還沒有女朋友,大學時談過一個女友,后來分手了。“裁判工作太忙,她休息的時候,不能陪她。特別是比賽的時候,電話也不能帶在身上。這樣的工作一般女孩子很難理解。”
童勇:為了當裁判從國有銀行辭職
童勇是國家級裁判、中超助理裁判。2016年中超第一輪,他是申花主場對陣延邊的邊裁,也是重慶僅有的兩位中超助理裁判之一。本次培訓班上,童勇作為老師為學員上課。
“今年我45歲了,明年就退役。”回想裁判生涯,童勇用了“淡然”一詞,“我該參加的比賽都參加了,該拿的名譽也拿了,比如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被中國足協評為中超優秀裁判,回想起這20年最大的感受還是淡然。”
童勇記不清自己到底吹了多少比賽,“沒法統計,中超聯賽在130到150場之間吧。比如去年中超19場,中甲4場,足協杯2場。最忙是2013年,一共有50場左右。”
2004年擔任甲B裁判的童勇,作出了一個非常有勇氣的決定:從一家國有銀行辭職,去了一家私企工作。“那時甲B的比賽在周六或者周日進行,作為銀行中干,周六周日經常開會。去吹比賽,必須向單位請假,如果不去吹比賽,也必須向足協請假。”幾番思量后,他決定離開銀行。“2004年從銀行這樣的好單位辭職,還是需要一定勇氣的。”
足球裁判是一個壓力非常大的職業,對于來自球迷的壓力,童勇練成了一套“屏蔽系統”:“我現在養成一種職業習慣,就算球迷喊再大聲,我有我的屏蔽意識,他們的噓聲、吶喊聲我聽不到,當然這要靠多年的修行才能做到。”
讓童勇難忘的比賽也和壓力有關。“2011年中超北京國安主場對廣州恒大,是我第一次到工體擔任助理裁判,主裁判是日本人,雙方最后踢成平局。這場比賽我感受非常深,工體有5萬多球迷,過道上都是人。”還有一場是2013年遼寧全運會U18足球決賽,主裁是澳大利亞人。“壓力很大,看臺上有遼寧體育局局長等不少業內人士,你不能出一點錯,整場比賽90分鐘,我一直保持高度緊張,好在最后比較順利。”
王妍:風吹日曬零下3℃吹比賽
重慶裁判圈中,預備國家級裁判員王妍是為數不多的女生。3月23日到27日,她一直在北京參加2016年中國足協女子足球賽事裁判人員培訓班。通過這個培訓班的各種考試后,就擁有在女超、女甲、女子足協杯、錦標賽等賽事中擔任裁判的資格。
王妍是齊齊哈爾人,2000年入選四川劍南春女足青年隊,2011年退役,現在重慶和濟小學擔任體育教練。2013年王妍才走上足球裁判這條道路。作為童勇的徒弟,王妍發展非常好,在國內U系列的聯賽中擔任過裁判,去年還吹過男子U19聯賽。
“平時訓練比較辛苦,都是在下班之后才去練,練完后都晚上7點多了。”愛美是女孩子的天性,但長期風吹日曬,讓她們沒法像其他女孩子一樣精心打扮自己。 “今年全國女子U16聯賽,1月18日到2月1日在云南瀘西舉行。比賽時下著大雪,只有零下3℃,我們穿著短褲短袖在吹比賽,覺得腳趾頭都要凍掉了。”夏天的比賽,烈日也是她們的敵人,“一般青年聯賽安排在白天進行,夏天的時候,場地內的溫度有50多℃,每個人都曬得很黑,搽多少防曬霜都沒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