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告訴記者,劉某就住在水泥管里
3月28日20時30分許,海口市龍華區丁村路口發生一起因群眾誤以為有人拐賣兒童而引發的群體性阻撓執法事件。海口警方接報后快速出警處置,證實未發生拐賣兒童案件,并順利將涉案嫌疑人劉某等相關人員帶回派出所審查。
經警方調查,嫌疑人劉某是一名流浪漢,經常讓附近小學的幾名學生幫助其賣一些撿來或偷來的東西。事發當晚,因孩子們沒有將劉某偷來的手機賣出去,劉某便對孩子們又打又罵。雖然最后證實并沒有發生拐賣兒童案件,但這群孩子卻牽動這廣大讀者的心:本應在學校上課的學生為什么會和流浪漢“混”在一起?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了解。
與流浪漢相識后,他經歷了什么?
與流浪漢睡在工地,吃撿來的饅頭青菜
5 日上午,記者來到其中一名涉事學生小海(男,12歲,海口遵譚鎮人)就讀的海口秀英區東山博才小學采訪。已返回學校上課的小海告訴記者,一個月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劉某相識了,“平時放學后,我和兩個朋友喜歡到學校附近的一個工地玩耍,那里是我們的‘大本營’。一個月前的一天,我們發現‘大本營’被一個陌生人‘占領’了,這個人就是劉某。”小海說,一來二去,他們與劉某漸漸熟了,“他每天都住在工地,有時候我們去玩,他也會陪我們一起玩。”
在小海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他們的“大本營”,工地的一角擺放著四五個水泥管,水泥管外有幾件破舊的衣服,周圍擺放著醬油、味精等生活用品。“有衣服的水泥管是他(劉某)的‘臥室’,旁邊的水泥管則是‘廚房’。”小海說,與劉某熟悉后,他和朋友們有時會到工地和劉某一起吃飯甚至睡覺,“吃的一般是撿來的饅頭和青菜,看起來很惡心。”小海說,他很不喜歡在這里吃飯,但是朋友們都在,他不好意思不吃。
因未將流浪漢偷來的手機賣掉而遭打罵
相識一周后,劉某開始將自己撿來的或偷來的東西交給孩子們,讓他們幫忙拿去賣。“賣的錢,他有時候會給我們一些,或者給我們買東西,大部分錢都是他自己花了。”小海說,有時候東西賣不出去,劉某還會打罵他們,為此,他曾經試圖不與劉某來往,但礙于朋友情面,他還是會幫劉某賣東西,不過次數逐漸少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