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政府推進將一些中央機構遷往地方的計劃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總體上落實得并不順利。在7個計劃外遷的省廳中,只有文化廳確定在未來幾年內從東京“全面外遷”至京都。消費者廳遷入德島縣與總務省統計局遷入和歌山縣的方案,在今年8月底才能敲定。觀光廳、專利廳等4個部門暫不外遷。22家計劃外遷的研究機構中,除大阪府申請的國立健康與營養研究所整體搬遷外,其余都只是同意“部分功能外遷”,實際上是采取與當地大學開展共同研究、本地化研修等迂回策略。這顯然與日本政府設定的目標相距甚遠。
由于人口和資源過分集中在東京,日本多數地方經濟日漸蕭條,近年來出現所謂“東京單極化”現象。為了活躍地方經濟,日本政府內閣會議于2014年12月提出地方振興戰略,將部分中央政府機構和全國性研究機構遷至地方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除東京圈及神奈川、埼玉、千葉等都縣,其余43個道府縣均可結合自身優勢,向候選機構提出遷入申請。
計劃提出之初,地方政府一度反響積極。然而,僅過半年,共同社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當初表示愿意接納的31個府縣中,只有20個府縣有接納意向,其余11個縣回答“不置可否”。許多地區對候選機構組織并不整體外遷、僅與地方進行共同研究的做法表示不滿。
被列入外遷名單的中央機構內部的反對意見也是多于此前。《日本經濟新聞》評論認為,圍繞機構外遷,政府閣僚、中央機構和地方自治體之間存在明顯“溫差”。
列入外遷名單的中央機構對此持有搬、看、拒三種不同的態度。
第一個“吃螃蟹”的文化廳是文部科學省下相對獨立的業務部門,負責文化藝術的振興、文物保護和著作權等相關事務。根據方案,文化廳230名職員除部分留在東京應對國會和外交事務外,其中200人將遷往京都。京都擬將市內一所廢棄小學校舍改建為文化廳辦公場所,并提供部分員工宿舍建設費用。
京都府知事山田啟二表示,京都是日本的文化中心,文化廳遷入有助于振興日本文化。文部科學省官員表示,文化遺產保護負責部門在實物所在的京都,比在東京更好。日本關西經濟聯合會會長、關西電力公司董事長森詳介認為,隨著信息通信技術和交通網的發展,中央政府部門和企業沒必要都留在東京,外遷對地方發展很重要。希望文化廳成為其他中央政府部門和企業外遷的榜樣。
計劃搬至德島縣的消費者廳則持觀望態度。多數民間消費者團體和日本律師聯合會對消費者廳外遷明確表示反對,認為消費者廳作為全日本消費者保護的行政中樞,加強與其他政府部門協調合作十分重要。離開東京,將削弱消費者廳的存在感。消費者廳將在7月進行為期1個月的試運營,以最終決定是否搬遷。中小企業廳、觀光廳、專利廳和氣象廳則以“一旦外遷將無法從全國角度出發制定政策”等理由暫緩搬遷。多數候選科研機構也認為,搬至地方有可能會降低日本科學研究水平。
一些參加決策咨詢的專家提出,中央省廳應當站在全國利益考慮問題,讓地方來決定搬遷到哪里并非正道。搬遷地點要與省廳的業務特性相符,才能擴大輻射效應。日本地方創生相石破茂表示,中央政府部門搬至地方是“史無前例的實驗”。這件事能否得以成行需要日本政府拿出政治決斷。
(本報東京4月10日電 記者 田泓)
?
?
?
相關鏈接:
G7外長會在廣島召開 日本為何任性談南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