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青島一消費者手機一夜“偷跑”千元流量費一事見諸媒體,再度引起網民熱議“流量費被盜刷”的話題。
“欠下天價流量費”的遲女士告訴記者,3月25日她的手機突然欠費停機,她連續交了兩次話費依然被限制呼叫。隨后她收到一條聯通客服短信:“您的當前話費合計為7164.37元。”遲女士聯系聯通客服,得知其中有7106.27元為上網費。
遲女士每個月的話費套餐中流量為1G左右,但因為住的地方上網不方便,她在騰訊視頻手機客戶端上辦理了“視頻流量包月”服務,每個月6G,這6G流量只能在騰訊視頻手機客戶端上使用。“這些流量用完就自動停了,不管是4G、3G和2G就都上不去了,不可能產生上網費。”遲女士說。
遲女士說,她隨后與聯通客服進行了溝通。聯通認為,可能是手機軟件在后臺“偷”走了流量。對此,遲女士表示,她使用的是蘋果手機,系統封閉,軟件相對安全。“流量最多的就是系統升級,但我的手機已是最新版本,且非WiFi環境下,手機也不會自動下載。”
“經媒體報道后,聯通撤銷了7000多元的欠費,還給我補償了200元話費。”遲女士說,“聯通公司的說法是,升級系統產生漏洞,把限制使用流量的號碼全放開了。但即使放開了,我也不可能使用7000多元的流量。對此,聯通客服說可能是系統漏洞誤產生了多余的流量費。”
“這次誤產生的費用比較多,所以我發現了。如果是10元、20元,消費者不在意可能就交了,但這對消費者很不公平。我也建議他們盡早修補這個漏洞。”遲女士說。
遲女士并不是第一個遭遇“天價流量費”的人。此前,廣州的龍女士“4小時耗23G流量”,某位女士出國旅行后流量費高達1.4萬元。“天價流量費”時有發生,流量監管路在何方?
記者了解到,目前電信行業三大運營商針對流量超額問題都制定了一些規避手段。運營商可實時采取控制流量費用、分費用閥值等多措并舉,智能控制流量使用。
以中國移動為例,部分省份會啟動“雙封頂”措施,當用戶手機流量費用達到500元或者使用流量達到15G時,運營商會自行停用客戶的數據流量。
專家建議,用戶也要逐漸改善使用數據流量的習慣。如在有WiFi網絡的情況下,盡量關閉數據流量,并將手機里的耗費流量的APP設置為僅在WiFi環境下使用。據新華社
?
?
相關鏈接:
中移動流量費降了43% 用戶月均流量超過400M?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