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彪
多地水源面臨企業違規排放污染風險。
4月17日,環保部發布公報公布3月“12369”環保舉報熱線受理情況,當月,公眾舉報75件,其中反映大氣污染最為集中,其次為水和噪聲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從公眾舉報的案件來看,相對于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問題更值得引起關注,除了一般性的排污外,一些地方的水源正遭受企業排污威脅,公眾飲水安全風險加大。
其中,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德派克紙廠污染地下水源;遼寧省葫蘆島興城市多家養殖場廢水污染,被指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有多家養殖場污染當地水源。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污染物排放量大,企業布局不合理,企業未按要求達標排放等都會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特別是涉及到水源地、地下水等,影響會更大、更長遠。
水源地保護區現養殖場
此次公開的3月公眾舉報中,被舉報最多的行業是金屬冶煉加工業,其次為化工業和加工制造業。
分地區看,公眾舉報的案件數量最多的是河北,達到14件,其次為山東8件,廣東6件。福建、內蒙古、遼寧、河南等多省份也有企業因相應環境污染問題被舉報。
環保部稱,所有舉報件已轉交屬地環保部門調查處理。
從公眾舉報的案件看,直接關系飲水安全的水源水質也正遭受污染威脅。
其中,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德派克紙廠被舉報存在廢水污染、異味污染、煙塵污染、違規處置固廢等問題,舉報內容顯示“該廠污染地下水源,每天都排出難聞的氣味,還經常冒黑煙,廢塑料隨便亂倒”。
遼寧省葫蘆島興城市多家養殖場被舉報存在廢水污染,公眾在舉報內容中指出,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有多家養殖場污染當地水源。
現行的《水污染防治法》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文件要求,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同時,上述文件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游等活動的,應當按照規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飲用水水體。
馬軍稱,一些企業在布局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問題,比如靠近水源地,一旦污染,會造成更嚴重的環境影響。
實際上,近年來,飲用水水源污染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環保部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有30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835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統計取水情況,達標取水量的比率為97.3%。2014年,32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達標取水量的比率為96.2%。
多企業亂排污染地下水
地下水是我國城市重要供水水源,尤其是北方地區。但是,企業排放污染地下水的問題卻又一次次進入公眾視野。
在此次環保部公開的公眾舉報中,就涉及多起污染地下水的案件。其中,河北滄州市南大港管理區生力玻璃有限公司被指生產廢水流入無任何防滲措施儲水池內,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山東德州市臨邑縣金秋棉業有限公司被舉報將未經處理的生產廢水通過暗管偷排,通過深井向地下灌注生產廢水。江蘇無錫市新區保爾興安全用品有限公司被舉報生產廢水沒經過污水處理就直接排到地下。
今年2月,環保部通報2015年下半年20起典型違法案件情況。其中,對山東壽光廣匯化工有限公司檢查時發現,該公司甲醇精餾裝置產生的高濃度精餾殘液和沖洗廢水,通過埋入地下的鐵質暗管直通位于廠內東側的滲坑。
企業違法向地下排放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加劇了地下水的污染問題。
近日,根據水利部介紹,水利部于2015年對分布于松遼平原、黃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區盆地和平原、江漢平原的2103眼地下水水井進行了監測,監測結果顯示:IV類水691個,占32.9%;V類水994個,占47.3%,兩者合計占比為80.2%。
2014年,環保部對全國202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工作,監測點總數為4896個,較差級的監測點比例為45.4%,極差級的監測點比例為16.1%,二者合計占比超過六成。
實際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公布的《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和環保部公布的《環保法》對污染地下水的滲坑排污行為都提出了嚴厲的懲處措施,但是,問題依然難根治。
對此,馬軍認為,地下排污主要是違法成本偏低,能夠獲得的非法所得卻很高,因為很多地下排污都不是容易處理的廢水,偷排節約的成本非常高,利益的誘惑大。“在很高的利益驅使之下,他們就會鋌而走險,還是需要加大在這方面的懲處力度。”
?
相關鏈接:
海口曝光環保案件 六家企業上“黑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