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2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就傳達學習、貫徹落實網信座談會精神,邀請專家學者舉行專題會議。20位專家學者,圍繞網絡群眾路線、技術創新、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等作出解讀。
數字環境下的群眾觀念發生了變化
參加了19日座談會的專家、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謝新洲說,習總書記明確提出了互聯網+群眾路線應該怎么走這個重要的問題。目前,數字化環境下的群眾觀念發生了變化,互聯網時代的群眾路線實踐環境也發生了變化,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發展加快了網絡虛擬空間和現實社會的交織,網絡空間絕不是現實與網絡的簡單疊加,而是進行了融合和互動地發展。
網民是網絡社會的創造者,一方面網民需求催生了技術的變革,互聯網技術的每一次進步和飛躍都離不開網民的使用,另一方面網民的創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同時在新的環境里,網絡空間存在網絡主權,它體現著各個國家的政治和國家安全利益的實現。
他認為,互聯網提供了更開闊的空間,如何利用網民的智慧解決問題,為社會服務,這是網絡群眾路線中很重要的一個課題。同時,一定要看到互聯網對民意的影響以及帶來的新的問題,積極響應,主動貼近。
建立起網絡安全的全民認知
互聯網安全也成為與會專家集中關注的一個領域。解放軍駐京某研究所研究員楊林提到了總書記發言中“沒有意識到風險這是最大的風險”,“在我的本職工作中,我最大的困惑和難點就是如何說服別人重視安全。”他建議,網絡安全或者網信發展要從娃娃抓起,從小培養人們的網絡風險意識和安全意識。
國家信息化專家委委員云曉春也提出了相關建議。國家對于網絡空間管理時,對技術支撐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尤其是針對十三五提出了大量網絡安全的建設需求,各個部門都提出要建立自己的網絡安全技術平臺。“現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應該統籌網絡安全基礎設施的建設,按照集中建設、綜合利用、資源共享的原則,避免低水平的重復。”
安天實驗室創始人肖新光則提出,網絡安全不能只有專才教育,同時要有通識教育。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建立起網絡安全的全民認知,堅定對國家安全的信仰和信念。網絡安全是一個綜合能力體系,體系設計建設、產品研發、威脅深度分析、綜合研判等方面,我國都有很大的人才缺口,需要一個全方位的網絡安全人才評價體系。同時,網絡安全是一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行業,對人才的職業道德教育也很重要。
建立網信人才大數據庫?出臺特殊措施網羅人才
網絡安全和技術創新都離不開人的努力。“人才”,成為座談會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孫凝暉說,網信歸根到底是全球爭奪人才。他建議我國出臺特殊政策,網羅全球網信人才。中央黨校中國干部學習網常務副主編陳建才認為,要制定網信人才長遠培訓計劃,建立網信人才大數據庫,真正落實總書記說的,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體系。“如果能抓住數據和人才兩樣,我相信我們技術會有、資金會有、產業會有,會發展得非常好。”
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建議,在研究機構和高校智庫中應該盡可能快的推出一批相關的成果,在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指導下豐富、填充完整我國網信大戰略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將此前關于治理中國互聯網的主張,包括網絡主權、網絡空間新秩序等的論述,構成一個豐富的理論框架體系,以此引領和團聚社會上的人們對總書記大戰略目標的看法。
友友天宇系統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姚宏宇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會組織互聯網大數據網信圈子里的技術高端人才,做一些關于核心技術突破方面的工作,結合總書記的講話進行研討,提出更實際、更有操作意義的建議。
?
?
?
相關鏈接:
吹響大網信時代的集結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