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
抓不住互聯網,便會被時代拋棄。互聯網在中國發展的每一步都留有深深的烙印,然而,它走得快速而穩健,哪怕在今天,它的勢頭依然難以抵擋。
進入中國22年,它在中國的發展成就驚人。網民6.88億,互聯網普及率50.3%,域名3102萬個,網站總數423萬個,2014年互聯網經濟在GDP中占比達7%,超越美國。這些美妙的數字背后,互聯網企業的作用不可也難以忽視。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稱:截至2015年12月,全國使用計算機辦公的企業比例為95.2%。從率先興起的硬件制造到隨之崛起的互聯網高科技服務,聯想、華為、中興、阿里、百度、騰訊等企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在機遇與挑戰的博弈中脫穎而出,成為帶領中國互聯網企業連接世界的中堅力量。它們成功演繹了從IT時代到DT的美妙變幻,實現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完美結合,也正在助推著醫療、教育、物流等全方位的互聯網+計劃。這些顛覆時代的技術雨露,今天正一點一滴浸潤在人民的幸福日子里和國家強盛的沃土上。
當網絡占據國民經濟的重要位置,成為國家的第五疆域,成為百姓日常,成為連接世界的窗口,那網絡與強國便不可分割。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網絡強國”納入“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升為國家戰略,明確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造福各國人民”。
在新發展理念的帶領下,推進網絡強國建設,離不開網絡企業的自我提升與付出。4月19日,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企業搞大了、搞好了、搞到世界上去了,為國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貢獻了,是國家的光榮。應該鼓勵和支持企業成為研發主體、創新主體、產業主體,鼓勵和支持企業布局前沿技術,推動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創造和把握更多機會,參與國際競爭,拓展海外發展空間。”對中國網絡企業的翹楚們來說,往前邁一邁步子,就是世界,然而,邁步子之前,技術的光環不可或缺。
拓展海外空間,以創新為基礎的核心技術升級是根本。然而,在最能體現核心技術的互聯網企業的專利數量上,中國企業的劣勢依舊明顯。截止去年底,除了騰訊公司海外專利申請量以7599件超越亞馬遜,阿里巴巴因為美國上市而在海外積累了4082件專利,百度公司的國際申請量為280件。其余中國互聯網公司在海外專利申請成績慘淡。
當然,技術升級也必然包括網絡安全技術的鞏固創新。網絡安全對整個網絡環境來說牽一發而動全身,網絡強國必須由網絡安全作為基礎,而網絡安全自然離不開自主的技術支撐。網絡企業也要擔負起自身的責任,用過硬的技術,全面的防御能力,抵御有害信息的入侵,筑起網絡安全的防線。
中國在核心技術上要實現彎道超車,需要帶隊沖鋒的企業,更需要突破創新的人才,這正是給了青年人無限的發展空間。放眼世界,電商界的“龍頭”,抑或是技術公司的“翹楚”,其中不乏有很多青年人。今后,互聯網仍將是青年人的大舞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新常態要適應引領,新動力要探索創造。當“互聯網+”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交匯,青年人應抓住機遇,去開拓更多的互聯網產業,用大有可為的青春,創造更多奇跡。
網絡強國路上,我們還要看到無限希望與春光。華為上演全球逆襲,被《經濟學人》稱之為“歐美跨國公司的災難”;阿里巴巴2016財年零售交易額突破3萬億,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平臺。互聯網產業的潛能無限,在世界浪潮中,一次突破,便意味著會有更多次的突破。每個企業都該有個引領時代的夢想,用技術創新做籌碼,讓網絡產業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擔起強國夢。(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