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疑似被拐賣的兒童,我們應當怎么辦?報警!這是很多人的選擇,也是正確的選擇。可是,最近在北京地鐵上發生的一件事,卻引起了爭議,也帶來了思考。車廂里有一位帶著孩子的中年婦女,孩子一直哭鬧,婦女卻無法安撫。有的乘客懷疑,孩子是被婦女拐來的。這時,一位“見義勇為”的男士出手了,他要求婦女出示身份證,并要求婦女立刻下車接受警方檢查。
后來警方確認,婦女和孩子是祖孫關系。原是誤會一場,此后卻引起了廣泛爭議。男士被質疑無權查婦女身份證,更被質疑無權限制人身自由。他的行為在“見義勇為”和“違法行為”之間徘徊。但如果放任不管,則可能失去了拯救孩子的好時機。管,還是不管,似乎怎樣做都不對,這簡直成了無解的問題。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辦?
核心事件
懷疑婦女拐賣兒童
男士阻攔帶她下車
4月14日的16點31分,網友“通州格格”在微博上發布了兩張照片。照片中顯示,一名中年女子懷抱著一個幼童,坐在地鐵車廂的座位上,小孩在哭鬧。“通州格格”配發了一段文字:“剛才地鐵五號線里有個小孩狂哭。帶他的人聲稱是他奶奶。但小孩怎么安撫都無效。這時她前面那位男士問她是不是孩子的家人。婦女有些語無倫次。說孩子第一次坐地鐵害怕。然后男士(超勇敢有些感動)說,你別坐了,下站跟我下車吧,咱們找警察核實下。”
“通州格格”向本報記者回憶,在車上時,那位男士一直問那位婦女有沒有身份證。后來,男士帶著婦女和孩子一起下車去確認身份了。“通州格格”記得,當時男士一直問“你有身份證嗎?”“你哪的人?”但是那位婦女一直不說話,而且孩子哭得特別厲害,感覺就是不愿意讓她抱。
“通州格格”的微博發布后,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微博被很多網友轉發。在警方的調查結果未公布前,網友的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支持那位“見義勇為”的男士,稱贊他的勇氣。
次日中午11點21分,北京地鐵官方微博發布對此事的反饋,稱“經與警方聯系,燈市口駐站民警已對當事人的身份進行核實,確認祖孫關系。”
兩種觀點
“見義勇為”還是“違法行為”?
虛驚一場,可這件事卻沒有結束。警方的調查結果公布后,眾多網友開始反思這件事,也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種聲音支持男士的舉動,認為男士很勇敢,這是“見義勇為”的行為。另一種聲音則認為,男士無權檢查他人身份證,更無權把人家強行帶下車。
持“見義勇為”說的網友認為,男士是有責任感的好公民,人們都應該這樣做。一些網友說,也曾見到過疑似被拐賣兒童,但都不敢上前出手,應該向這位男士學習。還有網友說,有熱心乘客遇到類似事件后,真的因此幫助警方逮住了人販子。北京公交集團也持類似觀點,其官方微博轉發此事時,加了評論“好漢一枚”,并加了稱贊的手勢。
另一些網友則認為男士有“違法行為”。一位網友認為,該男士的做法已經涉嫌侵犯他人人身自由,不僅不妥,而且違法。另一位網友說,隨身攜帶身份證不是義務,沒有一個人需要無端證明自己不是罪犯。還有網友說,“就算是親人,哄不好這么小的孩子也很正常。出于正義感做什么事都行,不管給別人造成什么損失?無非是人家穿衣服穿得樸素了點。”甚至有網友擔心,這種行為得到贊許后,會產生可怕后果:“中年婦女帶孩子出門,因為孩子哭鬧,就隨時可能被身強力壯的男性蠻橫扭送。”
聲音·公安部
要求報警核查
總體應該肯定
公安部刑偵局副巡視員、打拐辦主任陳士渠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疑似被拐兒童,如果群眾發現后報警、核查,這是有必要的。當然在公安機關的高壓嚴打和相關部門的綜合治理之下,現在拐賣兒童案件的發案不多。所以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群眾認為的所謂疑似“被拐兒童”,可能不是真的被拐賣兒童,而只是因為孩子哭鬧等原因造成的。總的來講,對于發現疑似被拐兒童,要求報警、核查的行為,是應該肯定的。
聲音·律師
無權要求出示身份證
更無權限制人身自由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互聯網法律業務部副主任王維維認為,熱心網友在網上發布當事婦女及孩子照片,已然侵犯了他人隱私,尤其是其中還涉及未成年人隱私保護。根據2012年修正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對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保護包括,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這其中就有肖像權的保護。
對于“見義勇為”男士查婦女身份證,以及要求把婦女和孩子帶下車核實身份的行為,王律師認為,熱心人士并非執法部門,并無執法權,無權要求當事婦女出具身份證,更無權限制其與孩子的人身自由。雖然這種限制自由不等同于非法拘禁,其程度較輕,并不屬于犯罪,但也可能涉及治安處罰和民事賠償。
王律師認為,在不危及個人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市民制止犯罪是值得鼓勵的,但市民應該借力于有執法權的部門。在司法實踐中,制止不法侵害如果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也可能構成違法甚至刑事犯罪。諸如本案的類似事件中,如認為當事婦女可能涉嫌綁架,可以向公共場所管理部門及公安執勤人員尋求協助,而非自行采取強力措施。
聲音·地鐵
通過定位車廂
民警協助核查
在北京地鐵內部,其實已經有一種比較好的解決辦法,此前經常用來對付小偷。如果用來解決疑似被拐兒童的問題,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北京地鐵一號線的某站站長告訴本報記者,如果遇到疑似被拐賣的兒童,乘客可以記清楚孩子和大人的樣子,然后盡快下車。下車后,乘客應該立刻告訴站臺工作人員,并說清楚是在第幾節車廂、第幾個車門的位置。這樣,站內立刻可以通過內部通訊系統,通知下一站、甚至下幾站的站臺人員。
只要能把車廂定位準確,接到通知的站點人員就會請駐站民警一起,在站臺等候,然后上車檢查。這位站長說,地鐵工作人員也沒有執法權,但民警有,幾乎每站都有駐站民警。以前,經常有乘客遇到小偷,但在車上不敢聲張,就是通過這個辦法請民警抓住小偷的。這個辦法,對疑似被拐賣兒童同樣適用。
記者手記
社會的進步
只要在微博上搜索“地鐵拐賣”之類的字樣,就可以看到不計其數的類似照片,照片里都是疑似的被拐賣兒童。這些都是網友們隨手拍下,他們大多在微博上@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希望公安機關調查。
其實哪怕只是拍照,也可能面對疑似人販子的怒視甚至威脅。但即使這樣,越來越多的人也不再冷漠,因為微薄之力就可能拯救一個家庭。我們開始照顧其他人的命運,這已經是社會的進步。
“見義勇為”的拳頭已經舉起,我們在揮拳的同時,又開始思考是否會與法律相悖。這是虛擬世界里面好網民的進步,更是真實世界好市民的進步。“見義勇為”和“遵紀守法”,本來就不應該相互矛盾。
?
?
相關鏈接:
張陸《歡樂頌》窘境被知曉 蔣欣處境陷兩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