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華每日電訊》4月25日報道,“蝸牛獎”“踢皮球獎”“水面浮漂獎”……近日,一些地方為庸政懶政的政府部門頒發(fā)“喝倒彩”獎項,引起強烈反響。新華社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全國范圍內(nèi)已有多地治庸懶動真格,但同時,一些地方行政“軟作為”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部分干部無利不想為、懦怯不敢為、居功不愿為的畸形心態(tài)仍然存在。
有的地方,項目資金未按期落實,群眾投訴事項不辦理。有的部門居然以“沒紙”為由7個月不發(fā)商標注冊證書。一些官員的為官不為嚴重影響行政部門的效率,影響公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良性運行,公眾十分不滿。“喝倒彩”獎項的推出,意在倒逼一些官員改變庸政懶政怠政等為官不為行為。
為官不為的背后,是一些官員的為官心態(tài)扭曲,一些人做官不是為了人民利益、國家福祉,而是為了個人利益、家族發(fā)達,一旦存在可能影響到個人私利的情形,想盡辦法不做,千方百計怠做,沒有大局觀念,沒有責任擔當。具體而言,情況各有不同。有人心懼反腐,禮品不收了、宴請不去了,但該做的事也不做了,消極怠工甚至冷眼旁觀,即無利不想為;有人認為干事存風險,因此寧可不干事,但求平安無事,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xiàn)官員比的不是誰會干事,而是誰會“做人”,即懦怯不敢為;有人資歷較老,或已接近退休年齡,等待“平安著陸”,常常“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所謂居功不愿為。
從外部原因拷問,一些部門效率低下、一些官員“不貪不占啥也不干”現(xiàn)象長期存在,主要根源在于外部的追責機制不到位。
當下,一些地方和部門開始重拳出擊嚴懲官員的庸政懶政行為。目前全國31個省區(qū)市都有地方政府出臺相關追責機制或?qū)m椪胃刹坎蛔鳛椤⒙鳛椋粐鴦赵憾讲榻M去年開始針對庸政懶政怠政和不作為問題,分三批開展督查問責,對一些問題突出的責任人嚴肅問責。這些行動逐步顯示出積極的效應。
要從根本上遏制、整治為官不為,作為基石的相關制度要科學、全面、有效。缺漏的要補,不適應要改。作為其中“拳頭”部分的處罰、問責措施要長期化、具體化,不能存在死角。作為預防的機制建設也不能或缺。同時,也要為“敢為”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
相信通過階段性的整治,加上逐步完善遏制官員“庸懶怠”的制度,建立鼓勵官員“敢為”的容錯機制,強化對為官不為的追責,真正落實好“能者上、庸者下”的干部管理原則,我們就會從根本上遏制“不想為、不敢為、不愿為”的為官不為現(xiàn)象。
?
?
相關鏈接:
海口任命一批官員 審議通過愛國衛(wèi)生管理辦法等法規(guī)輿情觀察:面對中國7億網(wǎng)民,官員該如何上網(wǎng)廣東一官員被曝路上拖拽女大學生 回應稱認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