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6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微信群里搶紅包,是當前很多人經常參加的活動。大家圖個樂呵,誰想卻引發了官司。因在微信群搶紅包活動中只搶不發,李先生和妻子引起了群內其他人的不滿,遭到他人在群內出言謾罵。李先生夫婦訴至法院要求發帖人停止侵害,刪除相關發帖,消除影響,并在群中賠禮道歉,并要求賠償精神損失費。還好,日前,雙方當事人達成庭外和解。
李先生、李女士起稱,2016年元宵節前后,在陜西原插隊老知青為主組成的群內興起了“搶紅包”活動。李先生和愛人李女士也參與其中。由于第一次參加,開始只會搶不會發,引起了二被告的不滿,他們在群內謾罵、侮辱、嘲弄和攻擊他們。李先生稱其實他們不是不想發紅包,只是一時不會,沒有掌握技巧,他學會之后就發了紅包。可二被告仍攻擊他妻子。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為了維護圈內朋友過年的氛圍,始終未對他們回敬一句。他們的行為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名譽權、形象和尊嚴,侮辱了他們的人格,其惡劣影響波及京陜兩地。給他們精神受到極大摧殘損害。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現訴至法院。
在法院向被告送達起訴書等應訴材料后,李先生夫婦在開庭前來到法院提出撤訴申請。他們表示,在訴訟過程中,因朋友出面調解,雙方糾紛已經解決。最后,法院依法準許了李先生夫婦的撤訴申請。
首先,就這個案件來講,搶紅包可以說是一個老朋友間的游戲,如果太較真兒,傷了和氣,就與建立微信群的本意相悖了,如果不會玩,沒有綁定支付渠道,可以向老朋友說明,或者群里立個規矩,怎么玩,大家守規矩。
最主要的,特別是剛接觸微信的朋友要注意,搶紅包看上去很美,但在網絡安全專家看來,互聯網絡紅包還隱藏著種種安全陷阱。從眼前的監測看,使用紅包方式發生的互聯網絡欺詐大量涌現,它先讓你集齊好多個贊,而后讓你去兌現現金或者許獎品,但途中就引誘你告知網銀的賬號和密碼。實際上,沒有一種紅包需求你的賬戶和密碼。“搶紅包”軟件則是一種更加不安全的方式,所有的搶紅包軟件都需要用戶名和密碼,這使得個人信息安全無法得到保障,而且軟件本身也容易被植入木馬。專家一直呼吁,“搶紅包”也要注意安全,不要為了幾毛錢的蠅頭小利,卻造成了更大的經濟損失。
?
?
?
相關鏈接:
攀比微信紅包的孩子可知賺錢不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