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海口聯防隊員暴力毆打婦孺事件已經風平浪靜了,但昨日微信朋友圏的一條信息又讓我繃緊了神經:網傳海口警方正在抓視頻拍攝者,而且還有一張刑事拘留證,這讓我很是不解。
(圖為網傳的拘留通知書)
對于聯防隊員暴力毆打婦孺事件,海口市第一時間問責了涉事官員:3名官員被免職,7名聯防隊員被刑拘,秀英區區長引咎辭職。可以說,在事件處置和輿情危機應對上,海口積極接受社會批評,快速處理暴力毆打婦孺事件,已經贏得了贊譽。在這個節骨眼上,海口警方怎么會有如此舉動?抓視頻拍攝者就是一種自我否定,就是對社會和公眾的公然欺騙?
就在我疑惑不解時,海口市警方快速發聲做出回應:?網傳海口市秀英區瓊華村拆違事件中聯防隊員打人視頻拍攝者被警方拘留,并附有拘留通知書,經海口警方核實系謠言。警方提示廣大網友勿信謠傳謠,惡意傳謠者,公安機關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從網絡謠言滋生傳播,到海口警方的快速回應,速度之快讓我感嘆。古人云,謠言止于智者。在信息時代,海口市面對突發輿情事件與網絡謠言及時處置,果斷作為,既滿足了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期待,又踐行了當下信息時代的施政要求。讓謠言沒有了市場,讓事實回到了本來面目。
習總書記指出,輿論監督是加強黨的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級黨政領導要正確對待監督,樹立開放、開明的態度,為監督創造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因此,能否客觀善意地對待輿論監督,本身是衡量地方政府公共治理水平的重要標準。以往,一些政府部門特別是領導干部,對待輿論監督不積極甚至抵觸,將輿論監督作為絆腳石、眼中釘、肉中刺,甚至不惜動用各種手段粗暴壓制民眾的輿論監督權利,不僅打壓了民意,埋下了隱患,而且政府形象受損,公信力降低。可以說,壓制輿論、抵制監督,得不償失。
社會和公眾之所以選擇輿論監督這支武器,說明這支武器還管用,政府部門能夠過問和處置他們的問題,這本身就說明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丟。如果我們社會和公眾不再選擇輿論監督,那才是最可怕的。
習總書記說,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各自經歷不同,觀點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門的,不能要求他們對所有問題都看得那么準、說得那么對。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傳,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讓互聯網成為我們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
海口市在處理打人事件上的快節奏、全信息、無死角的輿情處置,再一次體現在警方針對網上謠言的快速回應,簡明扼要地指出 “系有人造謠傳謠”,了了數語就讓那個佐證謠言的“拘留證”破功。海口市警方的這一積極回應措施,是當下應對網絡謠言的最有效辦法,各級黨委政府都應該積極借鑒,練好這項新形勢下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誰都不愿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間。我們一方面希望各級黨委政府走網上群眾路線,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另一方面也要針對網絡上的片面信息及時作出權威性的回應,讓謠言即出即滅,不給其滋生的土壤和傳播的機會。以此消除社會質疑,解除公眾誤會。
習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就是我們維護好網絡生態,凝聚全民共識,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的綱領性文件。我們全黨全社會只要宣傳好貫徹好落實好習總的講話精神,我國就能從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就能把網絡空間打造成億萬民眾的共同精神家園。
?
?
?
相關鏈接:
掌上時代網絡謠言滿天飛,我們該如何應對?網絡謠言已成多國“公敵” 治理方法構成各國重大挑戰“假新聞”慣用伎倆大盤點,九招教你識別網絡謠言!網絡謠言成因:社會矛盾凸顯 公眾心態焦慮移動時代,為何網絡謠言屢禁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