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5月9日從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各地中小學校要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足開好體育課程,嚴禁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要大力推動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項目,積極推進田徑、游泳、體操等基礎項目及冰雪等特色項目,廣泛開展乒乓球、羽毛球、武術等優勢項目。進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間體育,充實和豐富體育課程內容。(5月10日人民網)
青少年體質健康一直備受輿論關注,保證學生具有充足的體育活動時間,已經成為社會廣為關注的焦點。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按照教育部規定的體育課時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做到絲毫不許打折,不得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課時間,這考驗著職能部門和教育機構的善治智慧。嚴禁中小學校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竊以為還需要相應的配套措施支撐,才能確保一紙規定更好地“落地生根”。
近年來,有些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于是把學生做課間操、上體育課的時間也剝削掉,學生的體育課一度陷入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狀態,體育課時得不到很好的保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雖然中小學生體質總體上略有上升,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中小學生體質達標率呈下滑趨勢,體育鍛煉普遍缺乏,體質健康不容樂觀。只要通過比照《學生體質健康檢測結果》,仍有不少中小學生的形態和運動能力指標劣勢明顯。因此,要謹防體育課在實際操作中變形走樣,必須祭出相應的配套政策加以支撐。
首先,要建立健全評優機制,與體育課進行捆綁考核。教育部制定《標準》應該是希望能夠激勵學生每天至少鍛煉一小時,對無故擠占體育課、不落實體育活動要求的學校或教師,在評優評先方面可以考慮實行“一票否決”。相信有了評優機制的介入,體育課不受重視的局面得以較好的改良。目前全國各地普遍推行的體育中考作用凸顯,河南省已將體育中考分值統一提高到70分,北京中考將體育與語數外一起作為4門必考科目之一(其它科目是選考),這些舉措值得提倡和借鑒。
其次,建立體育課專項督導評估制度。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管理不到位是不容忽視的關鍵一環。再好的制度也須在執行的基礎上才有意義,否則就成了一紙空文。嚴禁削減擠占體育課,可以通過采取學校自測、教育部門審核、社會監督等方式進行專項督導評估,充分發揮督評作用。只有具備了可操作性的督評制度,才能準確把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變化趨勢,防止體育課時間在實際執行中“短斤缺兩”。
第三,要嚴格實施學生體質健康行政問責制度。一旦有了問責的跟進,可以有效改變體育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狀況,改變無人問責,無從問責的局面,牽住了學校體育工作發展的牛鼻子。有專家建議將此舉提高到反腐敗的高度來認識,對于不稱職、不作為的校領導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門領導,要實行問責制。不難看出,問責是落實制度的一把尚方寶劍,要形成長效態勢,使之起到震懾和促進的作用。
一言概之,嚴禁削減擠占體育課,必須有配套措施作支撐。配套措施不僅能夠推動體育課執行的力度,而且能夠完善相應的管理體系。說到底,體育課能否抓得好,關鍵在于落實。而落實必須要靠相應的配套措施“兜底保障”,方能讓不打折的體育課真正“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