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平臺被找到的女孩吉某,嫌犯已被抓獲。
去年11月,國內第一款兒童失蹤預警平臺——民間“中國兒童失蹤預警平臺”上線。今年5月15日,由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打拐辦開發的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也正式上線。從此,全國兒童失蹤信息發布有了官方渠道。一旦有兒童失蹤,該平臺收到報警信息,除了在新浪官方微博“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上發布失蹤兒童的姓名、年齡、照片、失蹤地點等信息外,還會通過手機推送等新媒體手段,將這些信息發到相關區域市民手中。
截至昨天下午,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已經發布了7名失蹤兒童的信息,其中3名有了下落。
解密“神器”
權威嗎?全國5000名打拐民警加入
目前經常出現的微信朋友圈尋人,有時候是張冠李戴或很久以前的事,更有的甚至是謠言。與之相比,公安部的平臺不僅權威,而且有效手段很多。
公安部新推出的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如圖),由阿里巴巴公司提供技術支持開發,主要依托名為“團圓1.0”的手機應用系統,來完成兒童失蹤信息的緊急發布。這個系統將公安部、省、市、縣四級5000多名打拐民警,匯聚到了一個平臺上。凡是加入的打拐警察,都要經過公安部認證。所有被拐兒童的信息都向各地打拐民警開放,民警能通過查看案件信息,有效促進“跨地域”的打拐警務聯動。
靠譜嗎?縣級警察才有權發布消息
兒童失蹤信息發布的權威性至關重要,在公安部這個系統中,通常由誰來發布信息呢?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打拐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包括縣級),只要明確孩子失蹤的事實,在偵查過程中又沒有發現其他線索,經過專業判斷認為需要發動群眾收集線索的,在當地履行審批程序后,“打拐”警察就可以第一時間把失蹤兒童的詳細信息和失蹤時的特征整理好,添加到“團圓1.0”系統的相關版塊,并附上辦案警察的手機號碼點擊發布(如圖)。據了解,整個發布都在后臺進行。
怎么找?失蹤信息會擴大推送半徑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平臺設置了兩條新媒體信息發布渠道,一是新浪“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官方微博。截至昨天下午,這個微博賬號已經發布了7名失蹤兒童的信息,分別來自湖南、河北、山東、遼寧、四川等地。另一個則是高德地圖應用系統,需要用戶開通允許推送功能。
該平臺設置了實時精準推送功能,以兒童的丟失地點為圓心,根據失蹤時間的長短,不斷擴大推送半徑。據了解,兒童失蹤時間1小時內,推送半徑100公里;兒童失蹤時間2小時內,推送半徑200公里;兒童失蹤時間3小時內,推送半徑300公里;兒童失蹤時間超過3小時的,推送半徑500公里。
多厲害?警方能更新“老拐子”資料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這個平臺另一個“犀利”之處在于,一旦有“老拐子”被抓,警方會及時利用“編輯”系統,更新案件的最新情況,并輸入犯罪嫌疑人的背景資料,為其他的“打拐小伙伴”提供經驗和信息。不過,目前該平臺僅限警方內部辦公用,普通市民暫時無法下載并使用。
家長提問
用這個平臺,真的能找到孩子嗎?
兩歲被拐女童獲救,“老拐子”落網
揚子晚報記者注意到,公安部這個平臺是5月11日試運行的,至今已有16萬多粉絲,發布了7名失蹤兒童的信息,其中3名有了下落,一名是2歲的彝族女童吉某,在河北被拐;另兩名也是女孩,來自山東和遼寧,不幸的是,她倆被發現時都已失去了生命。不管怎么說,2歲女童吉某的獲救,是該平臺運行以來的一次成功實踐。
5月13日晚上10點半多,“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官方微博發布一條消息: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中心大街1號,四川籍的2歲女童吉某在下午4點走失,或被一平頭男子帶走。該信息詳細介紹了失蹤女童的外貌特征,事發地點,以及犯罪嫌疑人的特點,還附有女童的照片和監控拍到的犯罪嫌疑人照片。
由于女童吉某是在火車站附近失蹤,警方判斷很可能已被轉移。該平臺在發布微博信息的同時,還嘗試通過高德地圖推送相關信息。不久,該平臺接到河北公安機關報告,有群眾提供了一條有價值的線索,指向犯罪嫌疑人。可是,嫌疑人具有很強的反偵查意識,不斷變換行蹤去向。不過,有了這條線索,他雖然躲回了河南老家,但警方也一路追蹤而來,在當地警方支持下,干脆利落地將他抓獲,成功解救了失蹤的女童吉某。此時,距離案發不到兩日。該平臺官方微博很快發布了這條信息。
5月16日,該平臺官方微博通報,遼寧和山東失蹤的兩名女孩,已經被發現不幸身亡,目前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家長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
如收到推送,記得“隨手轉發”
怎么用這款“神器”,父母要記住這四點。
●第一:如果市民收到了該平臺推送的信息,應當注意身邊有沒有與信息描述相似的兒童或“老拐子”。如果發現了,應當及時報警。
●第二:在微博里關注“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官號。它發布的信息,你隨手一轉發,說不定就能為一位失蹤兒童重新打開家門。
●第三:如果你的孩子失蹤、被拐,請第一時間撥打110!警方經過判斷后,有可能將你孩子的信息在“團圓”上發布,實現精準覆蓋,做到“人人都是監視器”。
●第四:如果看到身邊疑似被拐的孩子或“老拐子”,也請第一時間聯系該平臺上顯示的辦案警察電話,或者撥打110。
還要多說一句,如果市民發現失蹤女童身邊有“老拐子”,要注意觀察,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跟蹤,找機會報警,千萬不要當一名陌生的看客。
再看“打拐爭議”
微信預警平臺會讓人販子受益?
去年11月,微信與中社兒童安全科技基金、騰訊公益聯合發布了“中國兒童失蹤預警平臺”。如果家長在平臺為孩子建了“防丟檔案”,萬一孩子失蹤,就可以迅速打開微信發布預警。
平臺發布后,引來了“萬一人販子也注冊為志愿者,那么就能第一時間收到信息,等于提前有了預警,甚至能找到走丟的孩子帶走”等質疑。本報綜合
鏈家的“守護站”被警方怒斥“炒作”
今年4月30日,一則關于鏈家地產的消息在朋友圈里瘋狂傳播,據說連香港影星陳小春都在力薦。消息宣稱:從5月25日起,鏈家全國6000家門店將成為中國“失聯兒童守護站”。
這則“廣告”引起了警方的強烈反感,重慶網警第一時間站出來抨擊鏈家是作秀。 本報綜合
重中之重還是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作為家長,平時要教會孩子知道如何撥打110,確保孩子知道自己的姓名,父母的姓名,家庭電話號碼和地址。在自家電話設置110快速撥鍵,教給孩子在緊急情況下撥打110電話的方式:明確告訴110接線員“我需要幫助”。
告訴孩子誰可以信任:要讓孩子知道,在最無助的情況下,這幾種人可以信任,一是穿軍警制服的群體,二是大的機關單位或超市商場統一著裝的工作人員。(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陳迪晨 于英杰)
?
?
相關鏈接:
海南警方開始啟用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