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計委、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兑庖姟诽岢?,到2020年,每千名兒童床位數增加到2.2張,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 0.69名。合理調整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對于兒童臨床診斷中有創活檢和探查、臨床手術治療等項目,收費標準要高于成人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并按規定納入醫保 支付范圍。 (5月19日《新京報》)
目前,我國有2.26億兒童,每千名兒童僅有0.53名兒科醫師,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實行“全面兩孩”政策后,兒科醫療保健需求更為迫切??蓛嚎泼媾R的困境較多,存在薪酬待遇低、醫患矛盾多、工作時間長、負荷重等特點,長期以來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和薪酬待遇與其職業特點不相符,兒科醫務人員流失較多。從這個意義上說,兒科漲價也未嘗不可,況且,報銷比例也將調整,這可以理解,不過,漲價卻不是治本之策,在我看來,兒科可適當漲價,但更要政府增加投入。
兒科漲價,理由并不缺乏。因為一方面兒童臨床治療比較難;另一方面兒科的發展存在缺人才、缺專業、缺床位。兒科漲價,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在提高因此調整兒科地位,從而緩解兒科的困境,特別是能夠吸引更多的兒科人才。這值得肯定。
兒科漲價,這對于家長來說,增加了看病壓力,雖然報銷比例提高了,但最終家長付出的醫療費也會增加。孩子生了病,不可能不看病,而且孩子的病也耽誤不得,家長再苦也要將孩子的病看好,如果兒科漲價漲得厲害,這對于家長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
兒科的看病壓力是很大的,這是由于在兒科方面投入不足。而改變現狀,兒科漲價固然能夠解決燃眉之急,但卻不是治本之策,最根本的還是政府的政策和制度,特別是要增加兒科的投入。
解決兒科醫生短缺問題,既要鼓勵培養人才,又要保住現有兒科醫生,減少兒科醫生流失。為此,可以根據床位數或兒科醫生數給予定向補助,來穩住現有醫生。另據了解,2020年每省至少一所高校開設兒科本科專業,這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緩解作用。這也是治本之策。
需要指出的是,兒科漲價,究竟漲到什么程度?是否“合理”,這需要公眾來評判,最重要的是不能暗暗地漲價,而該光明正大,漲多少,哪些項目漲了,事先向公眾交待清楚,這是很重要的事,千萬不能假裝不知道。更不能已經漲價了,公眾卻還是稀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