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補卡詐騙”這一新型電信詐騙手段越來越多。今年初被人用此方法騙走20萬元人民幣的上海朱先生起訴中國聯通一案于日前在上海開庭。記者獲悉,庭審中聯通方面雖然承認工作疏漏,但還提出了“原告甚至可能是與犯罪嫌疑人合謀”的說法,其在調解中提出最多補償2萬元。(5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
與其它電信詐騙不同,“補卡詐騙” 多是通過截碼而實施詐騙。此案中,被告方聲稱身份證消磁了,工作人員無法通過公安聯網系統進行真偽識別,出現了工作疏漏。問題是即便身份證消磁了,需要人工識別,但身份證消磁了,基本信息還在,誠如朱先生所言,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假身份證上的地址、有效期和我的身份證上的都不一樣,照片也是另一個人而且尺寸明顯偏大。可見除非是睜眼瞎,否則,所謂“工作疏漏”,就是一種托詞甚至是種狡辯,沒有任何可信度。
而且,無論被告方還有多少理由,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如果不是聯通公司將短信驗證碼發送到了犯罪嫌疑人手中,就算全世界都知道朱先生的密碼,但沒有短信驗證碼,朱先生的錢依然是安全的。聯通公司與各大銀行合作多年,不可能不知曉短信驗證碼的重要性,不究真偽就隨意發送驗證碼,不僅沒有起到一個“看門人”的作用,客觀上已經成了犯罪分子的“幫兇”。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面對“補卡詐騙”,聯通公司不是反躬自省,反而倒打一耙,竟然提出了“原告甚至可能是與犯罪嫌疑人合謀”的說法,這是怎樣的邏輯又是怎樣的神話!
有網友認為,只要法規明確,電信詐騙都由運營商擔責,問題即可解決。這雖然太過絕對,卻也不無道理。我們承認電信詐騙成因復雜,板子不能都打在運營商身上,不過事實證明,每一起電信詐騙案的發生,背后都不乏運營商不作為亂作為的影子。具體到上述“補卡詐騙”,聯通公司顯然更是難辭其咎,遠不是一句“工作疏漏”這么簡單,也不是補償2萬元就可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