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銷售的自制粽子
朋友圈里銷售的定安黑豬肉粽
端午節臨近,不少海口市民的手機都被“朋友圈”賣粽子的消息刷屏。微信朋友圈里“熟人經濟”最近似乎更瘋狂了,除了銷售粽子外,賣雞爪、海鮮、水果、蜂蜜等各色食品的微商也天天刷起了屏。而這樣售賣食品的方式是否合法?食品安全是否有保證?昨日,記者從海南省食藥監局了解到,我國網絡食品監管辦法尚未出臺,但第三方平臺需對單一經營食用農產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并提醒市民微信購買食品時應謹慎。
純手工自己家包的粽子,150元一箱,每箱10個……臨近端午,“朋友圈”中一些微商也賣起了自制的粽子,多以原生態為賣點,自稱是純手工自己家包的粽子,不含任何添加劑和防腐劑。趁著端午節即將來臨,市民小東加入了“朋友圈”賣粽子的行列,賣的是正宗黑豬肉粽,他告訴記者,粽子是他老婆包的,味道一級棒,建議記者早點下單,下單慢就只能等下一批了。
記者發現,在“朋友圈”、微博、QQ空間等第三方平臺上發布的自制粽子信息中,大部分商家除了標注產品簡介外,都沒有提供相關產品的標準號、配料等相關信息,也沒有提供食品經營許可證。據一些美食微商介紹,售賣自制食品的很多都是兼職,因為門檻低、成本少,所以吸引了不少人加入。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因市民“朋友圈”里的微商還配圖說明制作過程,又有身邊好友推薦,再加上“安全無添加防腐劑”的宣傳口號,“朋友圈”里轉發的美食很受年輕人歡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