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民在福州“漁博會”馬祖專館品嘗馬祖老酒。 記者劉可耕 攝
出席福州“漁博會”馬祖專館開幕典禮的馬祖縣長劉增應現場推介馬祖老酒。 記者劉可耕 攝
出席福州“漁博會”馬祖專館開幕典禮的馬祖縣長劉增應、馬祖知名人士陳雪生等馬祖嘉賓共同舉杯慶賀。 記者劉可耕 攝
傳統舞獅躍梅花樁精彩表演,為福州“漁博會”馬祖專館開幕助興。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6月4日電 (林春茵閆旭)從福建連江黃岐,到馬祖北竿不過4.8海里。但跨越這短短海域見到父親臨終前孜孜以念的叔叔,臺灣漁民張良衛苦候近40年。
上世紀40年代,國民黨軍隊退駐臺澎金馬。兩岸風云際會,自元明時期即自由往返兩岸的馬祖漁民被禁于有限海域討生,張良衛父輩“漁船如果不慎越線進入大陸海域,或者和大陸漁船離得太近,漁民都會被當局受審,甚至因此坐牢”。
4日,擔任馬祖區漁會理事的張良衛在福州“漁博會”馬祖專館里,以親身經歷向中新網記者講述兩岸漁家悲歡離合。
馬祖成為軍事戰地,自古銷往大陸的馬祖漁業水產銷路斷絕,漁業陷入蕭條。適逢70年代臺灣本島工業興起,包括張良衛兩位兄弟在內的諸多漁民只能轉移生計,馬祖幾乎成為空島。
“我舍不得離開馬祖,也只會打魚,就留下來了。”張良衛說。而父親思念咫尺之外的胞弟和宗親,卻直到彌留之際,都未能成行。
1989年11月,臺灣當局開放臺胞赴大陸探親,而數月之前,張良衛老父剛剛辭世。
說到此刻,張良衛含淚動容。20余年過去,兩岸往來通達,張良衛此行乘坐黃岐至馬祖輪渡,只需短短25分鐘,“真正是形成了一日生活圈”。張良衛說:“海峽兩岸的交流合作是來之不易的,一定要常走常親,繼續擴大。”
解禁后,兩岸漁業交流交融,不但臺灣水產品行銷大陸市場,連過去象征戰地苦日子的馬祖特產,都成為臺商口中“有料”的伴手禮,借助大陸消費力譜寫新的兩岸故事。
出自曾為戰地防空洞八八坑道的馬祖老酒,酒香清冽甘醇,曾見證“習馬會”歷史時刻,而被馬祖酒廠總經理劉九銘譽為“有故事的酒”,正計劃瞄準大陸市場擴容生產。
馬祖南竿鄉介壽村村長陳美貴則帶來外包裝設計為“一顆印”石厝的蘿卜干,“小時候海禁,沒有魚肉,我們一片蘿卜干配一碗白米飯”,如今也重拾注入文創精神,成為帶有舌尖記憶的佐餐菜。
解禁后最早一批“登陸”設廠打拼的臺灣人,對兩岸水暖尤為先知。1992年即到上海開設糖果廠的臺商莊文清說,“當年都說我是孤勇,如今因為小英政府立場不明,不少臺商擔心兩岸經貿關系受挫,因此早早在大陸開廠的卻成為被羨慕對象。”
莊文清的“糖叔叔”品牌中,最為熱銷的是一種可以印制人像的棒棒糖。“末端售價15元人民幣的一支棒棒糖,作為喜糖消費,僅黑龍江省即年銷數百萬支。”莊文清笑說,大陸適婚人群眾多,又迎來二胎潮,市場真是不可估量。
斬獲臺灣文創獎的這枝棒棒糖,是莊文清兒子莊志翔的心血之作。在上海讀完高中和大學的莊志翔,順利融入大陸市場,已經開始接管“糖叔叔”的甜蜜事業。
“臺灣正在涌現年輕人到大陸工作的熱潮,但很多孩子因為兩岸信息不夠暢通,而多有誤解,眼高手低,也容易打退堂鼓。”莊文清說,若兩岸關系僵化,恐怕年輕人會更故步自封。
“糖叔叔”的甜,“打退堂鼓”的酸,張良正老父的苦,“蘿卜干”正欲借大陸市場轉型的辣,說盡兩岸關系的人間四味。“大部分馬祖人來自長樂和連江,無論從親情來說,還是對正借助兩岸一日生活圈力推旅游的馬祖來說,都最不想兩岸關系倒退。”劉九銘說。(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