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女子發布微博稱,自己和同伴在山中放生了900多條蛇,此舉引發了眾多網友及相關部門的關注和質疑。江蘇南京官方通過微博“南京發布”稱:已請南京市農委等部門調查此事,將盡快弄清放生地點。農林專家表示,一次性這么大規模地放生,必定會給當地生態帶來破壞,屬于違法行為。(6月6日央視網)
在信佛的善男信女眼中,放生乃慈悲心。從我國傳統習俗來看,放生也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包含著追求人與動物之間友善相處的寓意。隨著社會物質豐富,民間放生行為越來越多,但任性不科學的“放生”會導致放生變成“殺生”,“善舉”變成“惡行”,與初衷背道而馳,新聞中盲目“放生了900多條蛇”就是一典型負面案例,值得拷問。
近年來,由于各種民間放生引起的爭議并不少見。特別是涉及危險動物和外來物種的時候,盲目地“放生”往往就成了隱患。如果無視客觀條件而任意放生,極可能破壞當地生態平衡。據媒體報道,某市一處大型放生公園,雖然園區內設置了醒目提示牌,但仍有人任意放生不適合園中生存的魚類,造成高峰期園內一天能撈出數百條死魚。類似這種“放生不成反殺生”的鬧劇不時上演,有違放生者的本意。放生者應該尊重自然、愛惜生命,對被放生動物的習性、放生地的生態等要充分了解,才能做到科學放生。
應該說,放生的本意是沒有錯的,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是放生者的方法不當所造成的。在放生之前,我們不妨聘請或咨詢有關專家,請他們做一些論證與指導,避免在放生中所存在的盲目性,使放生更加科學得體。
放生本是好事,也是人類救助動物的善舉,理應點贊。但放生千萬不能不受約束地任性胡來,否則,放生的初衷雖好,但卻給動物帶來了災難,給生態環境帶去了隱患,也擾亂了放生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文/醉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