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一個傳承數千年的節日。吃粽子、賽龍舟已成為百姓慶祝佳節的習慣,也是百姓認同的文化符號,端午節已經上升到國民的一種文化自覺。這種蘊含在節日里的歷史積淀是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去細細品味,端午節是值得我們保鮮的傳統佳節。
多重含義的端午節。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五月節龍舟節、屈原日、午日節、龍日等。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廣東等南方地區甚為流行,賽龍舟歷史悠久,已流傳兩千多年,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端午節還有另外一種叫法是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漢代《大戴禮》云:“午日以蘭湯沐浴”。端午節類似于這種別稱的來由還有許多的故事和說法。
家國情懷的端午節。擁有情懷的節日是高尚的,將家國情懷注入其中,就是有機地給端午節注入常鮮劑,讓每位炎黃子孫感受到國家給予我們的正能量,給予我們信心和勇氣,團結一致地建設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追求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源遠流長的端午節。提升對傳統節日重視程度,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反映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一方面,可以組織開展各項文化活動,把傳統節日文化巧妙地融入活動之中,讓傳統文化和盛行的流行文化有效結合起來,既有意思又能傳承節日的內涵,一舉兩得。另一方面,可以開展端午節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有效地將端午節的來源以及內涵傳承到每個國民,愛國與端午節同在,這樣端午節就不僅是形式上的慶祝,更有心靈上的傳承、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