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翔
隨著海口市四個區陸續與國內知名環衛公司簽約并啟動了新型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模式,海口主城區環衛一體化PPP項目逐步實現全覆蓋。“雙創”開展了近一年的時間,這種新型環衛模式讓城市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以前我市的環衛工作主要靠人力清掃,機械化作業程度不足20%,而現在已經變成了以機械作業為主導,機械化程度提高到了60%。
在忠介路,機械化的道路清掃車正在作業。記者張俊其攝
清掃效率顯著提升
對于目前市區內經常見到的現代化清洗機械,市民們從剛開始的駐足觀看、拍照逐漸變得習以為常,而這些新型設備的高效率還一直被大家津津樂道。
“記得以前是用一輛人力垃圾車來運垃圾,我看那車空著就已經很笨重了,再裝上垃圾,還讓環衛工人拉車,怎么可能運得快。”山高村居民陳艷容說。談起曾經山高村的衛生狀況,陳艷容告訴記者,以前很多垃圾袋都堆在路邊,山高村人口比較密集,垃圾產生量很大,環衛工人的清運不夠及時,很多垃圾都從垃圾桶、垃圾堆里溢出來,天熱加上多雨,腐爛、發臭是常有的事情,她在村里經營著一個小公寓,不少租客都是因為路面衛生差、下雨天有異味,沒住多久就搬走了。
對于現在的衛生水平和環衛保潔質量,陳艷容說:“現在變化太大了,這些綠色垃圾桶每隔一段路就有,我們丟垃圾很方便。更重要的是環衛工人清運的頻率很高,這附近的垃圾幾乎沒再出現裝不了溢出桶外的現象,每天都及時運走,當然不會有異味了。他們的車輛也換了,有大型的垃圾清運車,還有針對這些較窄村道的小車,真是先進。”
談起今年的元宵府城換花節,負責該片區的環衛工人還記憶猶新。據了解,換花節在府城的三角公園一帶舉行,每年都有很多居民參加,但大家丟棄的食品包裝袋、塑料花、報廢玩具、椰子殼等垃圾非常多,路邊的垃圾桶根本裝不下,路面也到處都是。今年以前,該片區路面的垃圾清理工作量巨大,往往要持續到第二天早晨7點鐘,環衛工人都苦不堪言。而今年瓊山區啟動了環衛一體化PPP項目,經過前期統籌安排,借助新型清運車輛和器械,同樣規模的換花節,路面垃圾清理工作只用了90分鐘就完成,效率非常高。
清潔標準明顯提高
在走訪過程中,不少市民告訴記者,環衛的變化除了效率的提高之外,清潔質量也有顯著提升,從路面塵土、油污的清理,到護欄的清洗,再到垃圾桶的保潔,都顯示了現代化城市保潔的水準,更讓市民們看到我市實現“雙創”目標的希望。
在家住濱海新村社區的段樂山老人印象中,曾經的環衛工人都是拿著大掃把、拉著車,沿街掃地、收垃圾。“很多環衛工都是女性,每天用掃把掃地很辛苦,而效果其實并不太好,海口風很大,灰塵不容易掃干凈,即使掃到一邊也容易再次揚塵。”段樂山說。當記者問及是否見過現在的環衛車輛時,老人不住點頭,并向記者描述到,現在的車輛都是自動化清洗路面,把灰塵都吸走了,還往地上撒一些水防止揚塵,環衛工人也更加仔細地去打掃,而且不僅僅只局限于地面衛生,像墻面、電纜、護欄也都有人清理,讓城市環境全方位衛生整潔。
談起對道路護欄的清洗,瓊山區率先引進的護欄清洗車可謂是眾多新型設備中的“明星”,剛開始時,每次登場都引起路人觀望拍照。瓊山大道一家茶店的店員王俊遠說:“那個車是‘雙創’后才見到的,可真是方便啊,靠著護欄開過去,里里外外全洗干凈,而且也用不了多少水。”對于以前護欄的面貌,王俊遠說,每天車輛來回開過,護欄上經常吸附大量灰塵,清洗起來比較麻煩,環衛工人只能沿著護欄一點點刷,費力、費水不說,在路中間作業,車輛擦身而過,很是危險,而且護欄又容易臟,要經常反復清洗。對于現在的機械化清洗,王俊遠稱贊有加:“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沒見過,不少人都拿手機拍照的,這真算得上‘清洗神器’了。新聞上說這一個車頂以前40個人的工作,我看不止,它比40個人刷得都干凈,還沒有安全隱患,一個人勻速開車就夠了,還節省了不少水。”
龍華區在很多“三無”小區內設置了新型垃圾屋。記者張俊其攝
環境面貌得到改善
除了主城區和主要干道,我市廣泛分布的城中村以及城鄉結合部,以往的衛生狀況也令人堪憂,隨著“雙創”工作的推進和環衛工作模式的改變,這些地方也有了明顯的改觀。
記者從瓊山環衛了解到,瓊山區的城中村較多,不少地區也有明顯的城鄉結合部的特征,背街小巷縱橫交錯,多達513條,面積約65萬平方米。京環公司運營以來,在提高主干道的機械化保潔力度的同時,將原主干道保潔人員撤回到了這些背街小巷,對背街小巷進行了重點清掃保潔。使原本管理欠缺、臟亂問題突出的背街小巷面目一新。
瓊山區石塔村距城區有一段距離,村里道路狹窄,還有不少賣家具的店鋪。據石塔村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介紹,以前村里的衛生狀況不容樂觀,存在居民亂丟垃圾的現象,石塔村屬于城鄉結合部,基礎設施不完善,垃圾桶、垃圾車等清潔工具配備不足,村內的保潔工作主要由13個本村的保潔員負責,環境衛生保潔工作尚不到位,商販占道經營的現象也屢禁不止。隨著“雙創”的逐步深入,鳳翔街道組織人員對石塔村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重點清理入村主道沿路垃圾及衛生死角,石塔村的衛生保潔也納入到負責瓊山京環環衛日常管理中,增加了人員和設備,做好石塔村的環境保潔工作。據了解,目前已經有專門的環衛工人負責石塔村的保潔作業,同時,根據村里基礎設施較薄弱,環衛設施少的現狀,也把垃圾桶、果皮箱、清掃車輛全部配備到位,水車和清掃車分早、晚班作業。
記者8日下午來到石塔村時,路面已經較為干凈,難見到垃圾,村道上也有了環衛工人的身影,曾經的商販占道經營現象也被有效地控制,“石塔村便民疏導點”正在建造中。一位村民告訴記者,“雙創”對主城區環境的改善讓他們這些村民羨慕不已,如今也惠及到了像石塔村這樣的城鄉結合部,路面干凈了,垃圾得到了很好的清理和清運,交通也暢通了,村民住得更舒坦,也享受到了“雙創”帶來的福祉,希望這種狀況能一直保持下去。
環衛工人更受關愛
據了解,我市在引入環衛一體化PPP項目時,廣泛采取了全員接收原環衛工人的方式,曾經的環衛工人并未因新公司的介入而失業,而是變為了公司員工。
從瓊山環衛了解到,京環公司成立后,在市環衛局、區環衛局的支持下,召集了白水塘轉運站、江東轉運站、瓊山環衛局的全體員工召開了工作動員會,海口京環接納了在冊的區環衛局員工1346人,轉運站員工180人,共1526人。新增司機和保潔人員300多人,從去年11月開始人均工資增幅約20%。在管理模式上,也運用了企業化的績效考核體系,有效提升了環衛工人的工作積極性,也促進了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在清潔工具方面,除大型清洗、清運器械外,還給清掃保潔人員配置了電動三輪車、撿拾器和防塵掃把,也讓人工清掃作業更加省力和高效。
在走訪中,不少市民也對環衛工人工作狀態的改變表示認同,“現在環衛工人穿著的衣服有更強的反光效果,車燈一照很容易引起司機注意,提升了夜間工作的安全性”“現在不少環衛工人都開著一輛小電動車走街串巷,后面正好可以裝得下一個垃圾桶,比以前更省力了”……
同時,我市積極倡導的“關愛環衛工人,讓海口市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城市”活動,也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更加關注環衛工人這個群體,街邊小店提供的飲水及歇腳場所、上百家掛牌成立的環衛工人愛心驛站等,讓環衛工人感受到了關愛和溫暖。5月底,在愛心企業、團市委、市環衛局聯合舉辦的“愛心助瓜農,清涼送一線,瓜香滿全城”活動中,海口4個區共8039名環衛工人高興地領到了由愛心企業收購并免費贈送給他們的14.7萬斤西瓜。這些變化體現在廣大環衛工人的工作中,更洋溢在他們的笑臉上。
積極配合其他工作
除了全方位的城市保潔工作之外,目前我市的環衛還在其他方面廣泛配合“雙創”工作的開展。
據了解,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環衛部門對公廁、轉運站等管轄區域進行了改造,加裝符合“雙創”要求的“三防”設施,消除“四害”孳生地;病媒生物消殺隊員馬俊杰也告訴記者,環衛方面在改善環境狀況、消除“四害”孳生地的過程中作用明顯,凡是消殺隊遇到之前沒有被察覺的潛在“四害”孳生地,都會報告給環衛部門,環衛部門會組織力量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十分有利于消殺工作的開展。
對廁所的整改也讓市民們紛紛點贊。家住汽車東站附近的居民王舒說,以前廁所難尋,她晚上出來跳廣場舞去個廁所都要跑老遠,“雙創”之后,附近建了一間公共廁所,衛生狀況很好,極大的方便了路人。
剛剛過去的2016年高考,在我市各考點門前設置的移動廁所也給考生、家長帶來了便利。據了解,考慮到每年高考期間陪考家長找衛生間難的問題,海口市環衛局提前部署,組織各區環衛局和簽約環衛企業,于7日早上7點前在考點周邊設置移動公廁,方便了考生和送考人員如廁,同時還加強公廁日常保潔管理,確保公廁整潔衛生。此外,考慮到高考期間炎熱的天氣,海口各區的環衛企業還安排專人進行考點周邊衛生保潔工作,在確保環境干凈整潔的同時,根據天氣情況,在早上7點前、中午12點對考點周邊道路灑水降溫,努力為考生營造一個干凈整潔、舒適宜人的考試環境。
(海口網6月14日訊)
?
?
相關鏈接:
端午小長假 海口市環衛系統八千多人保障城市衛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