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這豆干好特別,為啥上面還有刻字?千張上也有。”近日,記者在蚌埠市2016年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現場看到,在食藥監組織的放心豆制品展位前,一些印刻著生產企業名稱的千張、涼皮、豆干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圍觀。
豆制品刻“字”為啥
“田田”、“雨禾”……在不同廠家生產的豆制品上都刻有各自企業的名稱,而豆芽類產品則是用印有企業名稱及地址的食品級塑料袋分裝的。
蚌埠市食藥監局副局長王于杰介紹說,去年我們蚌埠市率先在全省開展了豆制品小作坊整治,本地豆制品的質量安全有了很大提升,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為了更好地區別我們本地豆制品與外地豆制品,我們與豆制品協會溝通協調,先找到幾家協會成員企業開始嘗試著在產品上印上自己企業的名字,便于市民辨認本地生產的豆制品,效果很好,既防止經銷商“魚龍混雜”,又讓質量安全更有保證。現在正準備把這種方法在整個豆制品協會成員單位進行推廣。對于豆芽類無法采用印刻“防偽”的豆制品,將逐步采用食品級小包裝分裝的方式來“證明身家姓名”。
“下次我去菜市場買豆制品時一定注意看看,這種方法挺好的,放心多了。”市民王女士聽完介紹,笑著說,不過她對這些字是如何印刻上去的產生了疑問。
追蹤溯源才是真
據豆制品生產企業的負責人介紹,千張、豆干類產品多數是在加工過程中使用的籠布上進行繡字,而豆腐類產品則是使用了有刻字的豆腐盒或相關磨具,不會對食品安全產生任何影響。
據此前不完全統計,蚌埠市市區共有130家豆制品加工小作坊,一些證照不齊的加工小作坊內呈現‘臟亂差’的現象。2014年6月蚌埠市頒布‘豆制品市場準入制度’,豆制品加工單位必須登記在案,集貿市場購進和銷售的豆制品,必須提供供貨商的《食品生產小作坊登記證明》和《隨貨同行單》。去年下半年起,豆制品生產企業開始嘗試對其產品進行“防偽”,在方便市民辨認本地產品的同時,也便于監管人員對其追蹤溯源,對生產企業也是一種約束。
目前,安徽食藥監局正向全省推廣蚌埠市監管豆制品加工小作坊的成功經驗,要求將全省豆制品加工小作坊進行登記在冊,督促豆制品加工單位按照食品生產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改造提升,從源頭抓質量,以保證全省人民吃上放心的豆制品。(記者檀美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