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街頭籌款”縱使無奈也不可取
    “街頭籌款”縱使無奈也不可取
    來源: 紅網 作者:磊磊 時間:2016-06-17 15:42

      今天上午9點多,昌平區回龍觀東大街附近,來自廣西桂平的何女士面戴頭罩,當街扮演“蜘蛛俠”,舉牌求路人拍照,為身患噬血細胞綜合征的5歲半兒子小威(化名)籌錢治療,身旁紙板上寫著求助信,引來路人駐足圍觀。(6月16日《京華時報》)
      
      “沒錢,孩子只能等死”,撇開騙子團伙不說,這或許是所有父母進行“街頭籌款”的初衷。一次重病,動輒花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對于普通百姓而言,無疑是難以承受的浩劫。不到萬不得已,沒人愿意在人來人往的街頭,以各種各樣博取眼球的方式,去觸動人們內心深處“最原始的善意”。
      
      為了患有白血病的親人,有人情愿去做“人肉沙包”;為了身患重病的女兒,有人街頭舉牌“賣擁抱”;為了身患噬血細胞綜合征的兒子,有人面戴頭罩扮演“蜘蛛俠”。凡此種種,皆是命運重壓之下的無奈之舉。
      
      然“街頭籌款”縱有千種無奈,也不是可取之法。基于現行的社會環境,信任體系并不牢固。無法保證投機者利用公眾善意,將這些街頭籌款的無奈之舉,演變成借機斂財的無恥伎倆。這樣的負面示范,若經網絡傳播與媒體渲染,更容易造成社會的信任危機,不利于社會和諧的構建。
      
      街頭籌款也難以保證能在短時間內籌集到足夠的資金。畢竟,孩子的手術時間每耽誤一刻,就少一分成功的幾率。有限的時間里籌集到高額的救助款,恐怕并不那么容易。在這樣的語境中,網絡眾籌和政府部門的介入,就顯得極為必要。
      
      但凡還有其他辦法,沒人會甘愿在街頭接受別人憐憫的眼光。而所有的這一切背后,看似只是一個家庭的悲劇,又何嘗不是整個社會的不幸?救助他們的不應只是來來往往的好心人,更需要當地政府的責任擔當,以及社會保險制度來兜底。
      
      文/磊磊

    (編輯:吳茜)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