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6月22日消息(記者史發梅)“多謝了,多謝政府搞‘雙創’,歡迎大家到西湖來喲,這里的師傅技術好呀,技術高。”21日上午,大同服裝布藝定制城舉行開業儀式,儀式上老裁縫劉小麗自編的歌頌海口“雙創”的歌詞,引起場下商戶、觀眾的共鳴,頓時歡呼聲、掌聲不約而同地響起。
自編歌曲頌“雙創”
“服裝定制城開業前10天左右,突然有個沖動。”劉小麗今年59歲了,她從重慶來到海口,在大同里布藝街的鐵皮屋里從事裁縫這一職業已有20多年,吃過不少苦、受過不少罪,現在搬到條件好、環境好、還有空調吹的西湖商業廣場,內心有說不出的高興,想到這些,她當即就有了靈感,就想用歌詞唱出自己的心聲。
“我把這幾句唱給其它裁縫聽,他們都覺得這些歌詞能夠充分地表達他們激動的心情。”劉小麗說,于是她想讓其它裁縫們一起來寫歌詞,但是其它裁縫和她一樣沒這方面的經驗,就讓她自己來編。“我老公也是裁縫,一起做事的時候,我就揣摩歌詞并唱給他聽。”有時她老公會提一些意見。
“二三天就確定了歌詞。”劉小麗說,歌詞確定后就開始背、練習唱。“多謝了,多謝我們的帶頭人,我們大家一條心喲,‘雙創’讓我們更美好呀,更美好。”做事時、走路時、做飯時,就會哼哼唱唱。“昨晚我還在商場練習唱,怕出錯了。”
“我沒有學過音樂知識。”劉小麗說,她沒有得到過相關的鍛煉,就是想表達他們愉悅的心情,“雙創”工作搞得好。“現在,服裝定制城的裁縫們都會唱這首歌了。”
“沒有‘雙創’,我們現在還在鐵皮屋里‘烤紅薯’。”劉小麗說,以前客人是一分鐘都不愿在店里逗留,一進屋就會汗流浹背;現在老客人來了后都說這里的環境非常好,還會在商場里逛。“我們都很感謝‘雙創’。”
各方出資出力保留老品牌
“西湖商業廣場裁縫店共30多家,每家每戶鋪面的裝修都是愛心人士劉愛萍免費出資的。”竺芳琴是西湖商業廣場的老裁縫,她說,900多平方米、30多戶店鋪的吊頂、消防,商廈里的4個空調都是劉愛萍免費出資裝修、置辦的。“做手藝的沒什么錢,另外如果不做下去,就會面臨手藝失傳、沒法傳承的問題。大同街道辦事處的鄭紀玲書記也大力幫助過我們。”竺芳琴說。
“是老裁縫們的齊心、團結,才能讓他們在一起。”劉愛萍說,幫助30多戶商鋪,就是幫助30多戶家庭,就是讓最老的布藝街的老品牌保留下來。據悉,自1992年起,大同里布藝街先后聚集起30多戶裁縫,他們利用街邊臨時鋪面,裁衣制衣,經過多年發展,在全島形成了小有名氣的布藝一條街,還是龍華區大同街道大同里創業示范街,全省各市縣客人常慕名而來。
“雙創”期間,老裁縫們積極配合,其中的15家裁縫店商戶于5月入駐萬國大都會開門營業;其余的22家及以前不在大同里布藝街的10來家裁縫今天在西湖里開門營業。迄今為止,撤離大同里違建的鐵皮屋的老裁縫們均入駐新家。
?
?
相關鏈接:
海口市“雙創”工作指揮部渡海路路燈全亮了孫新陽:以“雙創”錘煉干部隊伍擔當海口市"雙創"工作指揮部"馬上就辦":渡海路路燈全亮了海口瓊山區開展普法宣傳活動 送法上門助力“雙創”?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 [作者:史發梅] [編輯:胡愷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