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6月23日電當地時間6月21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志在其網站上發表了題為《中國互聯網正在蓬勃發展》一文。文章稱中國正在利用互聯網在傳統產業中進行創新;傳統企業的巨頭正在整合中國的互聯網;任何一家大公司都有可能成為互聯網科技公司;中國的科技企業可以無拘無束地發展,這是美國大企業做不到的。中國企業將成為把互聯網應用到其他生活和產業領域的先驅,西方在這方面則將成為一個追趕者。
文章指出,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看上去非常吸引人:阿里巴巴成為中國的eBay,滴滴快車成為中國的Uber等等。然而,中國的實驗并不局限于科技公司,中國還在利用互聯網在傳統行業中(如農業,交通,建筑等)進行有趣的創新。
看看科技公司以外的領域,就能發現這些創新。建筑、農業、運輸和銀行等傳統行業的大企業正在發展基于大數據、社交媒體和物聯網的新的商業模式。
這是一些全世界同類企業里的巨頭,其中很多公司還相當年輕,還處于原擁有者和創建者的執掌下。他們就像有了智能手機的洛克菲勒、福特和卡內基。
例如,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萬科在開創性地將基于互聯網的技術和服務整合進有線智慧社區。萬科希望建立可為居民提供花園、安全食品、旅行、娛樂以及醫療和教育服務的城市樞紐,這些都能靠互聯網實現。
中國的保險和銀行業也欣然迎接互聯網。像平安保險這樣的公司早就意識到互聯網帶來的機遇,通過對用戶線下和線上活動7x24小時追蹤,進行風險評估,提供個性化定制方案。
西方的監管和金融體制妨礙了這種實驗性創新,但中國的企業文化卻鼓勵跨行業創新。亞洲尤其容易出現這種跨行業的大企業集團:造船商能進入半導體領域,快餐供應商可能還經營著一個汽車部門。在中國,任何一個大公司也能成為一個互聯網公司、軟件公司或是設備公司。
中國科技企業可以無拘無束地發展。比如手機公司小米,擔當了物聯網的全球領軍者角色;騰訊則創辦了僅用于線上的微眾銀行,通過分析上億微信用戶的數據,對他們進行風險評估,不用貸款專員或實體分行,直接為消費者提供小型貸款;阿里巴巴則利用其關于小企業的空前知識,以傳統銀行沒有的信息優勢,為這些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如果谷歌也做銀行業務的話,這些無疑會被稱為“谷歌的中國銀行”,但谷歌沒有,這才是問題所在。信息、娛樂、零售和通訊對美國公司來說曾是簡單的游戲,這些實體經濟領域很容易被互聯網滲透。但如今,中國公司將成為把互聯網應用到其他生活和產業領域的先驅。之后,西方將成為東方的追趕者。
【原文作者是美國高智發明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創始人和首席技術官愛德華?榮格(Edward Jung) 譯者:王亮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